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急性的或常见的亚急性疾病,在瓣膜和心内膜壁形成脓毒性生长血栓,随后发展为短暂的或持久的菌血症。血栓形成经常波及主动脉瓣,例如:可能因副主动脉狭窄而损害动物的主动脉瓣。形成于瓣上的赘疣易碎并易形成栓子。损害可能改变瓣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导致心脏口反流和(或)狭窄,最终出现充血性心衰的症状。据报道,在大于4岁的中型和大型雄性犬中,该病有增加的趋势。
病因:多数情况下,病因来自细菌感染。急性病例,索状的腱或瓣膜基质迅速破坏和坏死,导致瓣膜功能不全和心衰。赘疣包含纤维层、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及细菌。心内膜是心脏的最里层,包括心脏的瓣膜和心房和心室壁。当细菌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周游全身各个器官。当流经心脏时,因心房及心室壁光滑,不可能落脚停留。但当瓣膜有炎症或损伤时,细菌可以停留下来,在此生长繁殖,并引起瓣膜发炎
1、病史通常是模糊不清,为非特异性的,相对于心脏疾病而言更像全身性感染或发炎。临床症状依赖于所涉及的器官,可能反映了改变的瓣膜功能。脓血症和菌血症;血管栓塞疾病在关节、肾脏、肌肉、心肌、肺和中枢神经组织的局部感染;影响关节和肾小球的继发性免疫介导性疾病。
2、该病的末期可能出现心杂音。心杂音可能是心缩音或心舒音,强度随时问而改变。血管栓塞可引起心肌梗塞或心肌炎,并导致心律不齐。一些病例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
3、除心肌症状外,还包括嗜眠,厌食,失重,间歇热,跛足(经常随品种而改变),肌肉紧张,淤斑或淤血性出血,呼吸困难和癫痫发作。感染直接扩散到一个或多个关节可导致脓性多发性关节炎,或持久的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膜,并出现非脓性(非坏死性)免疫介导的多发性关节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鉴别诊断:
1.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心脏病(如心瓣膜病 先心病)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所致。病原菌多系草绿色链球菌,少数为大肠杆菌。属中医“温病”范畴。
2.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0-60%发生于正常心瓣膜,瓣膜及腱索可有溃疡穿孔,腱索断裂及大而脆的赘生物,赘生物脱落为细菌栓子,导致栓塞及迁移性脓肿。
预防:对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愈后应谨慎。杀菌性抗生素使用剂量应在最小抑菌浓度以上,至少使用4~6周(7天肠外给药,随后口服)。
抗生素的选择应尽量根据血液培养的结果。在等待结果期间或培养呈阴性的动物,则应联合用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合用,静脉给药至少5~7天(监控肾脏功能)。然后再连用阿莫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如恩氟杀星。口服3~5周。
另外,对于心律不齐和充血性心衰也应给予合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