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称外侧豆纹动脉,可分内、外穿动脉两组。它们穿前穿质布于豆状核壳、尾状核头与体内内囊前肢、后肢的2/3。脑部血管出血多发生在豆纹动脉,因此,有人称豆纹动脉为“出血动脉”。
豆纹动脉闭塞常常由于脑部血管出血引起。血栓(血栓是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与血凝块不同的是,血栓是在血液流动的状态下形成的)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
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豆纹动脉闭塞栓塞时可出现“三偏”症状。
(1)偏瘫:是指患者半侧随意运动障碍。支配随意运动的神经纤维叫锥体束。该束是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下行经过内囊到延髓下端交叉,到对例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再从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如内囊出血时,受损的锥体束是在交叉平面以上,故瘫痪发生在病变的对侧,出现对侧面、舌瘫及肢体瘫。
(2)偏身感觉障碍:指患者半侧的痛觉、温度觉和本体觉障碍。传导痛温党的神经纤维从皮肤感受器到神经末梢到传入脊髓后角,交叉到对侧侧索上行,经内囊后支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中枢。感觉中枢对传入的刺激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是热、冷,还是痛刺激的判断。如内对部位受损,则中断了对侧偏身痛温觉传导,故痛温觉障碍。传导本体感觉的感受器受刺激后传入脊髓后索上行至延髓楔束核和薄束核,再从该两核发出的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上行经内囊到中央后回。若内囊受损,则中断对例偏身本体感觉的传导,出现位置觉丧失等本体感觉障碍。
(3)偏盲:一侧视束和视放射的神经纤维,来自两眼同侧的视网膜的神经纤维,经内囊后支到矩状裂视觉中枢,反映对侧视野。如内囊受损、视放射受损,则对侧视野偏盲。
豆纹动脉闭塞的鉴别诊断: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动脉:又叫豆纹动脉或前外侧中央动脉,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①内侧支,在大脑中动脉起点1 cm内、多呈直角发出,约2~3支,较短而细,从主干发出后,呈梳齿状平行排列穿入前穿质内侧份,经豆状核穿过内囊达尾状核。在新生儿此动脉多为4~6支,占63.3%。外侧支,从大脑中动脉起点1 cm以外发出,约4~6支,较长而粗,发出时如为一支,也多分为3~5支穿入脑实质,整齐地沿着内侧嗅裂外侧端排列,呈扇形经豆状核浅层或表面弧形上行穿内囊达尾状核。
颈内动脉的穿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直接发支穿入脑实质的,主要是脉络膜前动脉。有时直接发出前穿动脉、纹状体内囊动脉。①脉络膜前动脉,1~4支,以3支最多,为一组较细小而恒定的血管,在后交通动脉起始远侧2 mm处由颈内动脉直接发出。该动脉在未穿入侧脑室下脚之前,除发1~3个皮质支外,还发出2~3个穿支,1支穿视神经内侧至大脑脚,另两支即为纹状体内囊动脉。此动脉主要营养尾状核尾,行程长,管径较小,易发生栓塞。②纹状体内囊动脉,97%由脉络膜前动脉发出,以2支居多,一支穿视束斜向后外达苍白球;另一支在视束外侧向后行于囊状间隙内,经内囊后肢及豆状核下缘沿视辐射向后行,发支至苍白球。
大脑后动脉的中央动脉:①脉络膜后动脉,多为1支,占81%。该动脉恒定地平大脑脚外侧面从大脑后动脉外侧段发出,向外行,进入海马裂至侧脑室下脚,形成脉络丛,由丛发支至尾状核。②丘脑膝体动脉,主要发自大脑后动脉,以3~4支最多,占66%,其末梢支分布到豆状核。
结节丘脑动脉:自后交通动脉的背侧以直角发出,在大脑脚与乳头体交界的前方,进入脑实质,穿行于丘脑前腹侧时以锐角发出第1级分支,向上向内至尾状核。
此外,额叶皮质和岛叶皮质的长动脉、前交通动脉的中央动脉作为补充来源也分别发支至纹状体。
豆纹动脉闭塞栓塞时可出现“三偏”症状
溶栓术后立即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第 1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日二次) 。第 2d 拔除动脉,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脑血栓患者)或华法令(脑栓塞患者) 。监测 APTT,PT 和 PT2INR。常规给予控制血压 ,血糖 ,血氧 ,扩容 ,使用激素和营养神经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