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导致干燥的粪块堵塞直肠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症状和会阴部疼痛,成为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形式。
直肠约10厘米长,像一段有弹性的短管道,能暂时存储一定量的粪便。当直肠内粪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使直肠膨胀,对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刺激,引起排便反射,如果经常强行抑制便意(排便反射),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导泻,则会使直肠粘膜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排便反射迟钝,粪便大量长时间淤积在直肠,逐渐变成较大的硬块,堵塞直肠,直肠内压力迅速增加,可引发较强的便意,肛周和盆底肌痉挛、疼痛、坠胀,偶尔少量稀粪可漏出。此时直肠指诊可触及坚硬的粪块,如能向上推动粪块,可有较软的粪便从侧边流出。
应与便次太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最少等便秘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便秘患者需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一般生活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排便生理。重视生活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肠内过多的积粪;需积极调整心态,这些对获得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