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奶癣。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损形态多样,分布大多对称,时轻时重。在面部者,初为簇集的活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轻者,仅有浅红的斑片,伴有少量脱屑;重者,为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若过分搔抓、摩擦、洗烫,则糜烂加重,渗出增多,常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状。
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病因比较复杂,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营养失调。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怀孕时母亲多食辛辣炙博、鱼腥海味等发物或情志内伤,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所致或为生后喂乳失当,饮食不节,脾胃薄弱;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而发生用凝脂类霜剂。另外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1.发病多在出生后1~3个月,肥胖儿多见。一般2岁以内可愈,有的可反复发作,迁延至儿童期或青春期,而成顽疾。
2.以头面或身体其他部位反复出现湿性或干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皮损可呈多形性,痒甚,蔓延成片,或流淌脂水,或结痂脱屑。
3.实验室检查:血清IgE升高。血中嗜酸粒细胞数显著增高。
典型麻疹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易感者在2-4周内有麻疹接触史,出现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结合膜充血、流泪等症状,应疑及麻疹,如出现麻疹粘膜斑即可诊断。出疹后根据皮疹特点、出疹顺序及皮疹分布情况也容易作出诊断。疹退后有脱屑和色素沉着在恢复期有诊断意义。
1、 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发物。 2、 忌用热水或肥皂洗涤,如结痂较厚,先用植物油湿润,然后轻轻擦去。 3、 患儿不易穿化纤或毛织衣,且不宜过厚。 4、 忌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 5、 不宜接种牛痘。 消化不良会加重奶癣: 一岁以内吃奶的婴儿常常患有“奶癣”,医学上称为婴儿湿疹。有些父母认为既然奶癣与吃奶有关,就采取提前断奶的办法。结果,不仅湿疹照样发,而且婴儿因为得不到母奶或牛奶喂养,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经常得病的现象。那么,怎样喂养有奶癣的婴儿呢? 引起奶癣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婴儿的过敏性体质所致,也有认为与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食单调有关。一般说,奶癣是在婴儿出生2~3个月时开始发病,有的在面颊、前额、头颈,严重的可蔓延到躯干、四肢和臀部,有时还可继发细菌感染。痒是婴儿患奶癣时的主要症状。婴儿患奶癣,年轻的父母不要过于着急。如果婴儿是用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和肉类的食物,少吃鱼、虾、蟹等水产品。如果婴儿是用牛奶喂哺的,可适当延长牛奶的烧煮时间,以利蛋白质变性,减轻致敏作用,也可改用羊奶或市售的多维乳儿粉喂哺婴儿。不论是采用哪种喂养法,都应注意不要给婴儿喂得过饱,因为消化不良会使奶癣加重。 患湿疹的孩子在护理上更应重视一些。洗脸洗身都应用温开水清洗,少接触肥皂,以免婴儿皮肤受到肥皂的碱性刺激,必要时可用淡盐水浸泡纱布敷在湿疹处止痒。婴儿的衣服要宽大,经常更换,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衣服和被褥均应选用全棉布制作,忌用化纤或毛织品,避免接触鸭绒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患奶癣较严重的婴儿,应禁止接种多种疫苗,不能注射预防针。一般在l~2岁以后,奶癣会自然减轻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