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持续性弛张热可见于恶性肉芽肿。
(一)传染源: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二)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 ②经消化道传染 ③经呼吸道传染。
(三)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并非困难。诊断要点:①凡发生于鼻部和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均应首先考虑本病。②病理检查:呈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同时看到异型网织细胞或核分裂相,即可诊断本病。③局部损害严重,但全身表现尚佳。④局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⑤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⑥晚期病人常有持续性弛张热和进行性消瘦及全身衰竭。
持续性弛张热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治疗措施
目前主要采用综合疗法。
1.支持疗法 病人全身消耗较大,加强营养、输血输液、纠正全身衰竭状态,对进一步治疗十分必要。
2.类固醇激素与抗生素疗法 对活动期病人,鼻面部溃烂,全身衰竭,持续高热,纳食不佳者,宜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突击治疗,至鼻面部和全身症状好转后,再改为小剂量维持至临床治愈。同时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此期,目前可常规应用环已恶硝脲(CCNU)治疗,其作用类似烷化剂,在体内可抑制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奏效快,尤以退热效果最佳。成人每次口服120mg,3~5周一次,共5~6次,总剂量为600~84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