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胆原是由结合胆红素转化而来的。结合胆红素在小肠下部和结肠中,经肠道细菌的作用而脱结合,胆红素经过几个阶段的还原作用成为尿胆原,然后随粪便排出。一部分尿胆原自肠道被 吸收进入门静脉,其中大部分被 肝细胞摄取再排入肠液中(肠肝循环),一部分从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经肾自尿中排出。多种因素可引起尿胆原增高。
尿胆原偏高的原因:
1、患溶血性黄疸或其他溶血疾病时,胆红素排出量增加,在肠道内胆红素经细菌作用转化为尿胆原,过多的尿胆原重新被肠黏膜吸收而回到肝脏,肝脏无法将其全部转化为胆红素或肝脏同时受损,过多的尿胆原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尿中尿胆原增加。
2、发烧、心功能不全、便秘等亦可使尿胆原增高。
尿胆原正常值:尿胆原定性为尿胆原阴性或尿胆原阳性。定量:(男)0.3--3.55微摩尔每升。(女)0--2.64微摩尔每升。(儿童)0.13--2.3微摩尔每升。
临床上,尿胆原试验是鉴别黄疸种类的重要方法之一: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原可消失,尿胆原试验呈阴性反应,如连续七天以上尿中无尿胆原,提示可能是由于胆道完全阻塞。胆石症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呈间歇性的尿胆原消失或减少。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试验均呈阳性反应。
在急性肝炎病人有时其他试验,尚属正常时,尿中尿胆原含量即增多,尿胆原试验呈阳性反应。肝硬化及中毒引起的肝损害,尿胆原试验也呈阳性反应。
尿胆原增加的鉴别诊断:
尿胆原排泻增加:尿胆原排泻增加是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的一种症状。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即Israel综合征。系由骨髓红细胞或前体产生过多的胆红素,或直接由亚铁红素或四吡咯前体破坏和生成所致。
临床意义:能够和胆红素等指标一起反映肝功能和诊断肝胆系统疾病.
a、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
b、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
c、胆素原族的检测可以敏感的反映肝细胞功能,临床经验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尿中的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与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的类型提供依据。黄疸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肝前性黄疸,或称溶血性黄疸,②肝原性黄疸,或称肝细胞性黄疸,是在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及肝硬化等情况下,肝细胞或肝内毛细胆管大量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泄障碍所致;③肝后性黄疸,或称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肿瘤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造成总胆管梗阻所致。
因此,出现尿胆原增加时要去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针对病因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