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Prp(朊病毒蛋白质)中某些基因变异引起。
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其要点如下:①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sc)。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②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③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 PrPs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引起家族性GSS的PRNP基因的点突变有P102L、A117V、F198S和Q217R,可据以划分GSS亚型。
最多见的是在102 密码上亮氨酸(Leu)替代了脯氨酸(Pro),这种变异是首先被Gerstmann,Straussler 及Scheinker 描述,用这变异的 Prp 给转基因小鼠可引起气芋瘙痒病相似的TND。P102L亚型至今已见于9个国家的10个家族,
在117 密码上缬氨酸(Val)替代了丙氨酸(Hla),或者117 及129 点均变异,在198 上丝氨酸(Ser)替代了苯丙氨酸(Phe)及碱基对的插入等。认为102 点变异在临床上以共济失调为表现,117 及198 变异表现痴呆更多,198 变异则以神经纤维缠结在一起多见。
平均病程5 年。平均发病年龄43~48 岁(24~66 岁),是一个中年进行性小脑脊髓的退行性变痴呆。与CJD 相反,肌阵挛罕见或没有。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