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药品报价:¥45
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 2.缓解与胃肠胰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证据显示,奥曲肽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等,奥曲肽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 (1)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通常与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合用,并可酌情加用抗酸剂)。 (2)胰岛瘤(用于胰岛瘤术前预防低血糖症,维持正常血糖)。 (3)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醋酸奥曲肽治疗仅可减轻症状和体征,而不能治愈。 3.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 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本品亦适用于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以及放射治疗无效的间歇期患者。[详细]
药品报价:¥45
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 2.缓解与胃肠胰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证据显示,奥曲肽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等,奥曲肽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 (1)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通常与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合用,并可酌情加用抗酸剂)。 (2)胰岛瘤(用于胰岛瘤术前预防低血糖症,维持正常血糖)。 (3)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醋酸奥曲肽治疗仅可减轻症状和体征,而不能治愈。 3.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 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本品亦适用于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以及放射治疗无效的间歇期患者。[详细]
药品报价:¥45
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
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 2.缓解与胃肠胰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证据显示,奥曲肽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等,奥曲肽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 (1)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通常与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合用,并可酌情加用抗酸剂)。 (2)胰岛瘤(用于胰岛瘤术前预防低血糖症,维持正常血糖)。 (3)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醋酸奥曲肽治疗仅可减轻症状和体征,而不能治愈。 3.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 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本品亦适用于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以及放射治疗无效的间歇期患者。[详细]
药品报价:¥48
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
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 2.缓解与胃肠胰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证据显示,奥曲肽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等,奥曲肽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 (1)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通常与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合用,并可酌情加用抗酸剂)。 (2)胰岛瘤(用于胰岛瘤术前预防低血糖症,维持正常血糖)。 (3)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醋酸奥曲肽治疗仅可减轻症状和体征,而不能治愈。 3.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 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本品亦适用于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以及放射治疗无效的间歇期患者。[详细]
药品报价:¥45
辽宁诺维诺制药有限公司
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 2.缓解与胃肠胰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证据显示,奥曲肽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等,奥曲肽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 (1)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通常与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合用,并可酌情加用抗酸剂)。 (2)胰岛瘤(用于胰岛瘤术前预防低血糖症,维持正常血糖)。 (3)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醋酸奥曲肽治疗仅可减轻症状和体征,而不能治愈。 3.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 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本品亦适用于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以及放射治疗无效的间歇期患者。[详细]
药品报价:¥404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品用于不能经口/肠道摄取营养的成人患者。 1. 经周围静脉输注的短期肠外营养; 2. 手术前后营养失调; 本品能够提供病人在手术前后所需要的大量能量,改善氮平衡; 3. 癌症或恶病质; 4. 烧伤肠外营养; 5. 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疾病、肿瘤、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痿、短肠综合征、突出性肠病; 6. 吸收障碍或营养不良; 7. 长期昏迷;在颅外伤和中毒情况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