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症状 > 移动性浊音
症状首页 症状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疾病 相关药品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外科 消化内科
具有一定强度的各种致伤因素都可以引起胃损伤。然而,由于胃在腹腔内处于受保护的解剖位置,并能在腹腔中一定范围内移动,所以因外界暴力而致伤的机会不多。如受伤,亦常伴有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损伤。胃镜检查及吞入锐利异物也可引起穿孔,但较少见。胃损伤的直接后果是胃瘘,虽很少见但却是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详细]
小肠在腹腔内占据的位置最大、分布面广、相对表浅、缺少骨骼的保护容易受到损伤。在开放性损伤中小肠损伤率占25%~30%,闭合性损伤中占15%~20%。腹部的任何损伤需要探查时,均要认真、细致、规律地进行小肠损伤的检查。[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儿科 消化内科 儿科综合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胃壁肌层缺损。较少见,常在发生胃穿孔后才就诊,大多于生后3~5天即发生穿孔,主要见于新生儿早期,且多发生于早产儿。[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外科 儿科 其他科室 消化内科 儿科综合 急诊科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共同特征为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痛、呕吐和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病与胰液外溢入胰腺间质及其周围组织有关,疾病初期常易被忽视或误诊。在临床上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大类。急性胰腺炎在...[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儿科综合 小儿消化科 儿科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但如果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宝宝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详细]
腹部 其他 所属科室:内科 外科 消化内科
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为小儿外科罕见的急腹症。据文献报道黑人的发病率高于白人。一般于生后2~7天发病,病死率很高,近年来因新生儿外科及麻醉技术的发展,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病亡率已有显著下降,术后存活率与患儿的体重和及时的诊断有直接关系。Ro...[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外科 儿科 消化内科 肝胆外科 儿科综合
先天性胆道闭锁,胆道闭锁占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半数病例,其发病率为1∶8000-1∶14000个存活出生婴儿,但地区和种族有较大差异。以亚洲报道的病例为多,东方民族的发病率高4-5倍,男女之比为1∶2。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先天性胆道闭锁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肿瘤科 消化内科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可分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其中恶性肿瘤为多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畸胎瘤等,良性肿瘤如神经节细胞瘤等。发病初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压迫或侵及周围脏器及组织时才出现症状,给诊断治疗增添了难度。除淋巴瘤外,应行手术切除。淋巴瘤可选择放疗或化疗,近期疗效较好。[详细]
头部 腹部 其他 所属科室:内科 儿科 血液内科 儿科综合
新生儿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毛细血管血≤145g/L,可诊断为贫血。新生儿失血性贫血临床表现因失血过程的急、缓及失血量的多少而异。新生儿失血可发生在产前、产时及生后三个不同时期。产前失血主要由胎-胎输血、胎-母输血、胎儿-胎盘出血及产前的某些诊疗操作所致,严重急性失血可出现休...[详细]
男性股沟 所属科室:外科 泌尿外科
膀胱是贮存、排泄尿液的器官。成人膀胱在排空时一般不易受到损伤;充盈时失去了骨盆的保护作用,同时因充盈膀胱体积增大、膀胱壁变得薄而紧张,故而容易受到损伤,尤其是患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造成膀胱潴留者。儿童膀胱更易于损伤。[详细]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