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疾病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疾病首页 疾病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药品

  (一)发病原因

  厌氧链球菌性肌炎的致病菌是消化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口腔、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故属于条件致病菌。它有9个种属,在外科感染中重要的是厌氧消化链球菌(P.anaerobius)、微小消化链球菌(P.micros)、不解糖消化链球菌(P.asaccharolyticus)和大消化链球菌(P.magnus)。它们常和需氧菌(如B族链球菌、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或其他厌氧菌(如类杆菌等)形成混合感染。其致病物主要为强有力的外毒素和一系列高度活性的酶类。

  污染较重的创伤和手术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局部肌肉缺血、缺氧也容易诱发本病。

  厌氧链球菌性肌炎还可由邻近组织器官的感染蔓延而来,如牙周化脓性感染蔓延可导致面颈部肌肉的坏死。消化链球菌性肌炎病人常合并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等。部分病人发病无诱因可寻,称为特发性病例。

  (二)发病机制

  消化链球菌在厌氧的病灶中繁殖产生强有力的外毒素和一系列高度活性的酶,如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弹力酶、纤维蛋白溶酶等,引起组织的坏死。厌氧消化链球菌还能分解纤维素和通过无氧酵解分解组织器官中的糖,从而产生气体和具有恶臭的硫化氢。消化链球菌在肌肉间隙内扩散,镜下可见间质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沿肌肉内结缔组织向两端扩散,可累及肌肉全长。中心部肌细胞大量坏死,有时局部仅存留不完整的结缔组织纤维架,其间可见成堆、成链、“拉长”的革兰阳性球菌和大量死亡的多形核白细胞。坏死区旁的肌内膜和肌束膜明显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有灶状肌细胞坏死。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