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期:
1.主症: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来势猛烈。
2~3天后,肿势可漫延,可因肿连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汤水难下。
全身伴有壮热口渴、头痛项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象弦滑数或洪数。甚则气喘痰壅,发生痉厥。
2.治法:内治: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外治:箍围束毒。
3.方药: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加减内服。
牛蒡子、薄荷(后下)、桔梗、陈皮各9,象贝母、山栀、赤芍、黄芩各12,炙僵蚕10,连翘15,板蓝根20,黄连6。
加减:壮热口渴,加鲜生地、天花粉、生石膏;便秘,加枳实、生大黄(后下)、元明粉;气喘痰重,加鲜竹沥60(炖温冲服)、天竺黄、莱菔子;痉厥,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或紫雪丹0.9或紫雪散1.5,日服2~3次;成脓加皂角刺。
用玉露散或双柏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敷患处。
二、成脓:
1.主症:根脚渐收,肿势高起,渐趋限局,按之中软应指,容易溃脓,为顺证;
根脚不收,漫肿平塌,色转暗红,难以溃脓的,为逆证。
2.治法:内治:上法加透脓药。
外治:成脓者切开排脓,刀法宜循经直开。
3.方药:可在上方中加山甲,皂角刺。
三、溃后:
1.主症:脓出黄稠,热退肿消者轻;
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或内溃脓从咽喉穿出,全身虚弱者,收口亦慢。
口干少液,胃纳不香,舌光质红。
2.治法:内治:宜清养胃阴。
外治:溃后参照“痈”。
3.方药:益胃汤(《温病条辩》)加减内服。
方药;沙参、生地、天花粉各15,麦冬、玉竹、石斛、银花、连翘、谷芽各10 。
1.箍围药宜注意湿度,使药力易于透达。
2.气喘痰壅时取半卧位。
3.初期、成脓期宜半流质饮食。
本搜索引擎只做信息搜索使用,仅供医生和患者参考,处方用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