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浅性瘢痕
多见于擦伤。这种瘢痕外观稍粗糙,有时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但局部软、无功能摔碍、一般不做特殊处理。临床上常见于皮肤擦伤、皮肤浅表感染、浅II度烧伤和切取刃厚皮片的供区愈的部位。
二、萎缩性瘢痕
外观多较平坦.与正常皮面相齐或稍低。萎缩瘢痕的表面平滑而光亮。色素减退呈现白色,少数色素沉着区呈暗褐色,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面部的可以采用分次切除术或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术,以改善外观。如行瘢痕切除皮片移植术,因皮片成活后远期肤色暗,很难达到手术预期目的,故应慎用。
三、凹陷瘢痕
瘢痕表面明显低于四周正常皮肤。多由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缺损的创伤愈合后所致.也可由于皮肤软组织的严重化脓性感染造成较广泛的组织缺损所引起。
凹陷瘢痕的治疗:如面积较小,可用局部组织充垫法治疗。如为面积较大较深的凹陷瘢痕,切除瘢痕的创口不能直接缝合时.则需行皮瓣、皮管或肌皮瓣手术,同时或后期另行深部组织如肌健、神经、骨骼等缺损的修复,以恢复功能、改善外观。
四、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好发于损伤深度仅及真皮的创伤。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瘢痕的病理组织差别,在于瘢痕深部胶原纤维增厚,排列不规则,或呈波澜形,或缠绕成绳索状。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超常持续进行,超过分解代谢的速度,在相当长时间内,形成大量胶原纤维。其常见原因与某些局部或全身的诱发困素存在有关。局部因素:异物、炎症、换药时手套上的滑石粉、棉花纤维、线结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等。此外,细胞破坏后所析离的角质素也是刺激瘢痕增生的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孕妇、甲亢患者均易发生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极少见于老年人。
对于增生性瘫痕的治疗,由于存在退变的可能性、若无特殊原因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压迫疗法、放射疗法、药物疗法。弹性织物持续加压包扎一般3-6个月,对预防瘢痕继续增生有明显效果。鉴于放射线对全身的危害,和对局部发育的不良影响、因此避免年幼和大面积瘢痕的照射。在瘢痕内注射药物如皮质激素、能促进瘢痕的软化消褪。
手术治疗用于显著功能障碍或形态损害的增生瘢痕。
五、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一种增厚、皱折、搔痒并生长呈侵润性超出切口边缘的瘢痕组织。其颜色通常比周围组织红且深。瘢痕疙瘩是伤口愈合后身体继续产生坚韧的纤维蛋白-我们称之为胶原蛋白所造成的。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续性增大为特点的瘢痕。因常出现向四周正常皮肤侵润、呈蟹足样的形象。故又名蟹足肿。—般分为两型:肿瘤型和浸润型。其病因与全身因素有关,特异性身体素质,轻微的损伤、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穿耳孔等都可形成瘢痕疙瘩.局部性因素,如异物、炎症、局部牵拉等易诱发增生倾向。
瘢痕疙瘩可出现人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胸骨前、耳垂和肩部。肤色较深的人比较浅的人容易发生。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瘢痕疙瘩的可能性减小。
通常用类固醇药物直接注入瘢痕疙瘩,以减轻充血、搔痒及烧灼感。部分病例可使瘢痕疙瘩缩小。
如果类固醇治疗无效,可将瘢痕疙瘩切除,分层缝合。通常在门诊手术,应用局麻。1-2天即可恢复工作,数日后拆线。有时应用植皮,但供皮区有时也会发生瘢痕疙瘩。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瘢痕疙瘩都可复发,有时甚至比原来的大。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医师将类固醇治疗与瘢痕切除结合使用,或手术时直接使用类固醇或放射治疗。有时会要求在患区佩戴弹力绷带1年。即使如此,瘢痕疙瘩仍可复发,需要几年后再次手术。
六、蹼状瘢痕
形似鸭蹼状,故称蹼状瘢痕。常见于内外毗角、鼻唇沟、口角、指掌侧、虎口、鼻孔、尿道口、阴道口、会阴等部位。关节部位的蹼状瘢痕使关节屈曲挛缩,伸直多受限,影响形态及功能。蹼状瘢痕最宜采用“Z”子改形术矫治。
七、桥状瘢痕和赘状瘢痕
瘢痕两端以蒂与四周皮肤相连,形状似桥。
八、挛缩瘢痕
其与肌成纤维细胞。瘢痕内肌成纤维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收缩,导致临床症状出现。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