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
1.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降低,尿铜和肝铜含量增高。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检查有90%的患者低于正常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生化异常。血清铜蓝蛋白测定正常人为 200~400μg/L;患儿通常低于200μg/L;24小时尿铜排出量测定患儿明显增高,常达100~1000μg/24h;细胞含铜量测定:正常人约 为20μg/g(干重),患儿可高达200~3000μg/g。
(2)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SGP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ZnTTT)增高。
(3)血象很低的患者是金属络合剂驱铜疗法的不利因素,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使驱铜治疗难以坚持下去。严重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亦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肝纤维化指标可了解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客观的观察指标。
2.其他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 有30%~50%患者脑电图异常,多为中轻度,但无特异性。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异常率较高,可达90%;主要表现为Ⅲ-VIPL延长,波幅降低(潘映福,1987)。这可能是铜在脑干弥散性沉积,引起脑干听觉系统的神经元变性及脱髓鞘改变。
(3)脑CT扫描 有30%~40%患者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病灶,大脑皮质和脑干萎缩也可看到,还有脑室扩大及外侧裂增宽等。磁共振显像(MRI)更为清楚,比脑CT扫描显示出更广泛的病灶,不仅脑室扩大,还可见丘脑区及脑干内异常信号(T1W低信号,T2W高信号)。脑电图、肌电图的异常改变提示脑部和周围神经、肌肉的受损。疗程前后的脑干诱发电位可用来辅助判断患者脑部受损的严重程度和疗效情况。
(4)B超检查 可了解患者肝脏的影像学分型、脾脏肿大程度、肾脏皮质受损以及有无并发胆石症等情况,对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