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人类第三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致残原因。尽管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中医院于九八年率先成立了康复科,康复科共有职工6人,均经过专业严格培训上岗。
康复科包括: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下肢功能康复治疗,语言康复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
1: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根据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作业活动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耐力。
2:下肢功能康复治疗:通过翻身、起坐、站立、步行等各种训练,增强对肌群和机体的控制能力及运动耐力,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纠正异常步态,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各种并发症。
3 脑神经功能治疗:针对脑卒中、脑外伤、颅脑术后,儿童、癫痫、弱智,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精神障碍、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头痛、记忆力减退、脑疲劳综合证等患者的康复治疗。
二:适应症:偏瘫、截瘫、四肢骨折、肩周炎、脑外伤术后等患者,肢体、心理、语言存在功能障的患者,病情稳定均可进行康复治疗。
三:禁忌症:疾病的急性期。神志不清,严重衰弱,发热,剧烈疼痛;局部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未愈;或在运动中可能会出现严重合并症。如:心绞痛、高血压等患者。
四:训练时机:康复训练越早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卒中在病后48小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后约2周,病情平稳,神经性损害不再进展,即可进行适度的康复治疗。病后3个月内康复效果最佳,最迟不宜超过6个月,1年以上效果较慢。
康复科配备先进的康复设置,雄厚的技术力量,每天就诊约60人次,受到患者及各界人士的认可。于2006年6月被评为北京市“十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先进单位称号,于2007年被密云县残联定为康复指导中心。
语言心理科: 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患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脑卒中患者多同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同时还伴有失语、吞咽困难、饮水发呛及感觉异常等症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悲观、抑郁、畏惧、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甚至有自杀轻生念头。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对此,我院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于2009年4月正式成立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这两项治疗的开展填补了我县医学史上的空白。
一、言语治疗:
1、治疗范围:针对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失语、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口吃、儿童发音迟缓、吞咽障碍、饮水发呛、面神经麻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的治疗。
2、治疗时间:脑卒中患者中有30%的患者伴有言语障碍,有51%—73%的患者伴有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患者极易发生误吸,从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显著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所以宜早期进行言语治疗。治疗时间应根据病情确定。生命特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小时,能耐受训练30分钟,可逐渐开始治疗,发病3—6个月为恢复的高峰期,但对发病后2—3年的患者经过正规的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训练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治疗方法:均采取一对一的治疗方式。手法和器械相结合。
4、仪器介绍:吞咽障碍治疗仪通过仪器输出低频电流刺激相应的神经肌肉,从而达到治疗面神经麻痹,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的目的。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其他治疗的基础。患者病后的心理状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心理康复治疗针对不同的心理阶段给予评估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及时解决在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