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输血科
齐鲁医院输血科始建于1955年,其前身为医院检验科血库。1998年在原来检验科血库的基础上组建了输血科,人员调配、行政领导仍归属检验科,科室人员不固定经常轮转。后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2000年4月医院将输血科从检验科分离出来,正式成立输血科,成为独立性的临床医技科室。该科室下设血型鉴定室、发血室、储血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治疗室、白细胞过滤室及洗刷室等。
自成立以来,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保障了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血,杜绝了多项输血事故的发生,多年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医院的发展和医疗科室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输血科现有正式科室人员共6名,其中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4名、技士1名,另有合同技士2名。该科室有在读研究生1名,本科生2名,专科生1名,中专生2名。该科室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了相关的输血专业的技能。
目前,该科室一直负责山东省青岛医科大学检验系本科生、山东医专的大专生及中专的实习带教工作,负责来我院进修医生输血技术的带教工作。
仪器设备
该科室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80年代初在全省最早引进了美国Haminities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离机,该设备主要用于血浆置换,血小板、粒细胞成分的分离,尤其是对患者病理细胞的采集、急性药物中毒引起的急性溶血症、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后陆续装备了: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该仪器主要用于输血前感染系列检查;
半自动酶免分析仪:该仪器主要用于输血前感染系列检查;
低温离心机:该仪器主要用于血细胞分离;
血小板震荡保存机:该仪器主要用于血小板保存;
卡式配血仪:该仪器主要用于血型检测及交叉配血实验。
另有血库专用冰箱6台,低温储血冰柜2台(该套设备可根据血液成分温度的要求分别保存各种血液制品,以保证临床科室血液及各种血液制品的供应)。
业务范围
(1) 保证24小时全院临床科室医疗急救输血及治疗性用血,并向医疗科室提供所需各种血液制品。
(2) 开展成分输血,提高输血质量。成分输血比例要达到95-99%以上。供应临床的血液成分:红细胞悬液、去白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去白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去白机采血小板、机采白细胞、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Rh阴性等稀有血型的血液制品。
(3) ABO正反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聚凝胺法、抗人球法)、不规则抗体鉴定、coomb,s实验、新生儿溶血血清学实验、产前抗体检测及换血治疗。
(4) 输血前患者感染指标检测:甲肝病毒(HAV)、乙肝表面抗原(HBV)、丙肝病毒(HCV)、梅毒抗体及艾滋病毒抗体(HIV1/2)筛查。
(5) 开展对血液成分及血小板悬液中白细胞过滤技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减少器官移植异体输血的排斥反应及GVHD的发生。
(6) 开展围手术期自体输血及稀有血型患者的自体血采集和保存、避免输血相关的交叉感染。
(7) 开展病理细胞采集和急性中毒、急性溶血病血浆置换、开展真性红细胞病血液采集的治疗。
(8) 负责输血档案的保存及查询。
科室的科研工作。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输血用量的逐年增加以及输血安全意识的增强,我科室开展了快速促凝配血试验、聚凝胺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正反血型鉴定、普查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与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查。并根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大力开展成分输血、提高成分输血的疗效,现成分输血已达99%以上,在全省卫生系统成分输血比率中名列第一。
2000年10月,本着预防输血引起的交叉感染、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的目的,输血科成立了院内第一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于2003年第一批通过了济南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审查,在济南市疾控中心的质控检查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展对患者输血前肝炎系列、艾滋病抗体和梅毒抗体的检查,共筛查出艾滋病携带者8人,经防疫站确诊,其中1例为13岁患者,1例仅为6个月的患儿,是全省年龄最小的艾滋病患者。检查乙肝658例,丙肝320余例,梅毒抗体患者23例。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传染病信息的可靠依据,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
近年来,多种器官移植术和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技术不断发展,为防止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发生,避免由输血引起的血细胞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的各种输血反应,2001年,科室在医院内开展了去白细胞过滤技术,为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