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科
上海第六人民人民医院创建于1904年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为国内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2005年度全国文明单位
血液科系我院十个重点学科之一
备有固定床位41张
百级层流病房床位2张
医护及医技人员共计25名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人
硕士以上学位者6人
博士生导师一人
硕士生导师三人
血液科现有三个亚学科
分别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骨髓病理学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科主任李晓教授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华血液上海分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并担任国家奖励办评审专家
李晓教授多年从事血液学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
对各种血液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备丰富经验
近年来师从浦权教授主要从事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的研究
该疾病属于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
发病率已超过白血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首位恶性血液病
而目前对它的发病机制
病理特征均未完全阐明
除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尚无根治方法
对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急需突破
李晓教授先后2次前往美国血液肿瘤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对MDS进行共同研究
已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多数为国内顶级中华系列杂志录用
另有三篇发表于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外文期刊
先后获得市部级科研资助4项
通过科研成果鉴定2项
获得部级奖励1项
在李晓教授的领导下
科里已建立一整套对MDS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治疗的程序
并与国外专家保持密切技术联系
努力使患者得到最准确迅速的确诊和尽可能规范的治疗
我科第二项特色专业为骨髓病理诊断在知名血液学专家浦权教授(现为《医师进修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
《白血病》杂志
《新医学》杂志编委
多种国家级杂志审稿或审编
1997-2004年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暨血液-肾脏学科组组长
我国第一名国际实验血液学会会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主持下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
使原有的血液病理研究室的诊断水平在国内上升至领先地位
事实上已成为上海市-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骨髓病理诊断中心
对解决国内各类疑难血液病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
本室研制的骨髓活检塑料冷包埋方法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结合已大大扩展了骨髓病理学在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我科血液病理研究室目前面向全市
全国开展血液病理检测(每年接受外来活检标本在1000例以上)
且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
向我院送检骨髓标本的本市单位包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山医院
华山医院
长征医院
长海医院
仁济医院
瑞金医院
铁路中心医院
儿童疾病中心等
向我科送检骨髓标本的还包括全国各地的医疗单位
来自江苏(苏州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南京鼓楼医院等)
北京(301医院
人民医院等)
安徽
陕西等
我科从1993年以来举办全国范围骨髓活检学习班4期;学员人数达100余
另外接受全国各地零星派送的进修活检技术人员40余人次
实验室负责人浦权教授撰写相关著作10余部
先后获得各级项目赞助人民币共计100余万元
完成市级科研成果鉴定3项
水平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申请成功国家级专利一项
我们的第三个亚学科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及对放化疗敏感的实体肿瘤与其他开展本治疗项目的医院比较
我科开展干细胞移植有以下特点:1
侧重于自体(而非异基因)外周血(非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风险较小
费用较低
对多数恶性血液病如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能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甚至达到治愈
2
因人而异
因病而异
针对不同的疾病
同一疾病的不同状况
不同个体的不同耐受能力制定干细胞动员和预处理放案
力争对每一个移植对象取得最好疗效
3
结合临床治疗开展基础研究
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
如开展对移植物的体外净化
在最大限度减少细胞污染的同时亦最大限度的提高回收率
我科副主任医师常春康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已积累了较丰富经验
先正在美国进修相关技术
我科现已完成自体干细胞移植10余例取得成功
接受移植者最长已存活52月
并处于持续缓解中
总之我科系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诊疗手段的三级学科
在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
我们愿意与全国同行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为攻克恶性血液病做出我们的贡献
对全国各地的血液病患者
我们愿尽最大努力帮助他(她)们减轻或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