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漳州市医院放射介入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放射介入科

    从事放射影像诊断20年以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能够较客观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造影检查与胃镜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并同消化内科一道开展了小肠低张造影、ERCP、X线定位引导食道支架的置入;开展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造影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造影诊断,为PTCA或搭桥术提供治疗方案;将旋转DSA、Compars运用于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开展了周边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并为介入治疗进行准确的定位诊断。
现为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漳州分会副主任委员。
   
    放射科是一个综合影像诊断科室,创建于1950年10月,现配备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12名、主管技师1名、技术员10名,拥有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多层螺旋CT(MSCT)、核磁共振(MRI)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自1993年率先在我市成功开展第1例肝癌的介入治疗以来,特别2001年引进国内较先进的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以后,到现在已成功开展了肝癌、肺癌、布加氏综合症、恶性梗阻性黄疸、妇科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五官科肿瘤等疾病的介入检查与治疗1500余例次取得较好的疗效为广大患者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1964年,Dotter和Judkin首次成功地运用导管再通一例下肢动脉狭窄患者,标志着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1976年,Wallace对介入放射一词作了完整的注释,并很快被学术界广泛认可。追溯其源,介入放射学所用技术是由Seldinger于1953年创立的经皮穿刺动脉插管技术衍化而来。回首30余年介入放射学发展历史,有下列里程碑:1967年,Margulis首次提出了介入放射学一词;1969年,Dotter报告了用钢圈作支撑架(stent)治疗动脉狭窄,为90年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内支架术开了先河;同年Rosch等成功地在狗模型上作了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为这一技术在八十年代后期用于临床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73年,美国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成立(SCVIR);1974年Grutzig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从而使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广泛地应用于全身血管,成为介入放射学的"中流砥柱"。1977年,第一门介入放射学专业期刊CVIR在德国创刊;八十年代以后,介入放射学与高科技影像设备和介入器材紧密结合,发展迅猛,涉及各个领域,已以整体学科的面貌根植于临床医学之林。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介入放射学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可以说,介入放射学是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共同成长和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在刘玉清、林贵、刘子江等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目前在总体上已接近,在某些领域已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放射科的建制和地位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单一从事诊断的"辅助科室"成为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科室。1996年则提出将介入医学与内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之一。从学科结构上看,我国的介入放射多设有正规的介入病房,从工作的内容上看则肿瘤介入较血管介入开展广泛的特点。
   
    新世纪对各个学科的发展机会是均等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并把握好机遇,介入放射学有过辉煌的过去,生机勃勃的今天,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介入放射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回顾过去的20年,介入放射学已日趋成熟,成为现代医疗技术中与高科技结合最为紧密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介入放射学的明天会更好。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