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医学影像科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是重庆市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较雄厚的学科之一。现已基本形成种类齐全 设备先进 人员梯队合理的现代医学高科技影像学体系。
本学科分诊断 技术、介入诊疗和护理等四个技术专业组 全面负责医院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高科技影像诊疗工作 具有最先进的128层和16层螺旋CT、1.0T的核磁共振机、多功能数字化遥控胃肠机、双C臂数字减影机、数字钼靶乳腺机、CR和DR等。在市内率先开展了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CTA、MRA、脑功能成像(DWI和CT灌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等多项新技术,同市内同专业比较,无论是诊断技术、人才结构和硬件软件设施均处于领先水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医疗水平
1、人才梯队建设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影像学科内共57人, 其中正高1人,副高9人,中级16人,初级31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治医师9名,主管技师4名,主管护师3名;初级31 名(医师、技师(士)、护师(士)). 研究生学历5名,本科25名、大专15名、中专12名. 重庆万州区学科带头人1名.万州区青年学术和技术优秀人才2人.
2、先进的检查技术
我院在市内最先引进螺旋CT和高场强的MRI,率先开展了多层螺旋CT的三期扫描技术、高分辨扫描技术、三维立体重建技术、仿真内窥镜、CT灌注及血管成像技术、曲面重组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和MRA、MRCP、MRU等技术。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对超早期肝癌、肺癌、胰腺癌脑缺血、脑肿瘤、冠心病等的早期诊断的目的。2003年引进了1.0T的核磁共振机,2004年引进了16排螺旋CT ,2009年引进了128层4D螺旋CT机,开展10多项国内外最先进的检查技术,如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脑功能成像等,填补了多项三峡库区的空白。
2003年以来开展了多项先进技术。如:(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2)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研项目);(3)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4)螺旋CT对孤立肺结节性质分析技术;(5)螺旋CT全脊柱三维容积再现成像技术;(6)CT仿真内窥镜技术;(7)MR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脑缺血中的临床应用(科研成果);(8)MR及CT心脏、心肌成像及功能分析;(9)MR血管成像;
在市内率先开展并处于领先地位的项目和检查方法. 如:(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2)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和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3)三期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胰腺癌、肾癌等;(4)CT血管成像、CT高分辨扫描;(5)螺旋CT骨骼三维立体成像、SSD表面三维成像诊断多发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及骨肿瘤的大小范围等;(6)MR-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7)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8)最新的数字X线成像技术(CR和DR)。(9)乳腺钼靶摄影术。
常规检查及治疗技术:(1)螺旋CT高分辨扫描、血管成像、三维立体成像、曲面重组;(2)核磁共振多回波扫描、血管成像、水成像等;(3)心脏及周围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4)全身各部位肿瘤的介入治疗;(5)非血管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如肾囊肿穿刺抽吸、椎间盘介入治疗等;
由于有多项新技术的开展,使我院影像学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每年院外会诊1000多人次。
3、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共13台:
2003西门子1.0 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
2003年西门子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2004年西门子16层螺旋CT
2004年荷兰菲利普多功能数字胃肠机
2004年柯达CR机1台、干式激光相机3台
2006年DR机1台
2008年西门子数字钼钯乳腺机
2008年世界首台西门子128层4D螺旋CT
2009 年柯达CR机1台
正在筹建PACS系统, 预备购买3.0TMRI
4、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2000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验收,各学科均建立了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2003年通过参加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建立并落实了如下制度:
各级医护人员工作职责;医学影像报告书写规范和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放射诊断中心医疗安全的防范和措施 ;医疗设备使用操作规范;设备管理维护修理记录;医学影像图象质量评判管理标准;病案管理、追踪、会诊、讨论分析制度;年度质量管理计划和检查评审制度;工作人员量化考核管理制度。
总之,无论硬件(医疗设备、人才结构),还是软件(诊断水平、检查技术),在重庆市万州区均处于领先水平。
(二)教学水平:
培养本科生、专科生、进修生及承办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万州区卫生局安排全国性、全市性、全区性进修学习班的情况。(以近5年为重点)
承担川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和泸州医学院、万州医药高专的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专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工作,进修生约150名,实习生约100人,为万州区及周边区县培养医学影像专业进修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承担本院临床初级医师的轮转学习约50人。
教学安排上,我们根据不同层次进修实习配备不同的带习老师;并根据各系统分别安排科内高年资医师定期上课辅导学习。自2004年开始就在科内和院内定期举行每月一次课题讲座,并由本科室高年制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讲;每周三定期举行病例追踪随访病例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建立进修、实习人员入科登记、出科理论操作读片考核制度。
科内CT、MRI、CR、DR、数字胃肠机、乳腺机和DSA检查已经全部实现数字化 摄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科室建设了患者候诊室 并且在CT及磁共振检查处实施了叫号系统和电话预约 方便患者就诊 缩短等候时间 同时能够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长期坚持科内业务学习和读片制度 加强对住院医师 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和培训 不断提高影像诊断报告的质量 除部分急诊病例外 所有CT、MRI诊断报告必须经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审核签发 疑难病例则要通过全科读片讨论 所有技术必须由本科室取得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轮岗医师和进修实习生必须在本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
承担多种教学任务 配合医院关于住院医师培训的总体计划 接受我院内外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各高校影像系学生、下级医疗机构进修实习任务 科内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针对住院医师及进修实习医师的业务讲课 以促进临床教学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
多年来 本学科承担或参加了多项科研课题 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利用高科技设备和高素质人才的综合优势 与其他科室共同协作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 许多研究工作水平均居重庆市先进行列 全科在各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及综述共计60余篇,参加区级学术讲座10余次,院内课题讲座50余次。
科室重视加强学科梯队的建设 把重点放在中 青年技术骨干上 引进人才形成人才轮岗流动机制 并完善各级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培养机制 在培养年轻医师方面 科内做出了宏观计划 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调整以适合我院及本科室需要 培养的原则为“高标准 严要求”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多方调动其积极性 并特别注重对其进行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培养 对科内技术人员注重加强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 促进全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医学影像学科制订了发展规划,以高科技设备和高素质人才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保障,以医疗质量为根本,以优质服务为手段,完善部分配套设备,大力挖掘潜力,力争在3年内把科室建设成为整体具有先进水平的医学影像重点学科,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科研、新技术及其所获荣誉
市级科研项目3项
《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主研)
《128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在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 (参与)
《128层螺旋CT在冠心病患者预评估中的优势研究 》(参与)
区级科研项目7项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研究(主研)
安定颈内动脉注射对癫痫病灶定侧的研究(参与)
肝癌超选择栓塞化疗的临床研究(主研)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主研)
多轴向高速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主研)
经皮肺穿刺活检与病理诊断对胸部占位的定性诊断的临床研究(主研)
数字乳腺X线摄影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 (主研)
区级新技术新项目3项:
脑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
肝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技术
脾动脉栓塞治疗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成果奖8项:
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区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区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