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徐州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1.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2.阻断“疼痛→肌紧张或小血管平滑肌痉挛→局部缺血→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痛物质增多→神经可塑性反应→疼痛加剧”这一恶性循环。
3.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4.抗炎症作用,消除局部非菌性和免疫性神经炎症。
5.改善患者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痛阈。
6.解除颈、腰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
疼痛治疗的注意事项
1.有时治疗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此为药物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减轻至消失。
2.治疗后局部及相应部位可出现麻木、发热、出汗、感觉异常等反应。此为药物之正常反应,几小时后可消失。
3.治疗后应遵医嘱休息30分钟左右经医生同意后方可离院。治疗后48小时内不沐浴。
4.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保持注药处皮肤48小时清洁干燥。
5.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请主动告诉医生。
走出疼痛认识5大误区
误区一:不管用什么方法,先止了疼再说。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极端错误的方法。因此慢性疼痛的正确治疗方法是: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通过对病因的治疗,清除炎性代谢产物,有效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长期完善的镇痛目的。如果疼痛不分青红皂白就注射杜冷丁,就会因为疼痛被临时掩盖而贻误病情,必将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所以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镇痛。
误区二:受风后腰痛仅是风寒所致,我的腰椎本身没问题。
不适当的姿势或受凉是腰痛的诱发因素,但往往有其基础疾病-小关节紊乱是造成局部神经受压,产生炎症水肿的主要原因。这种病人X线检查往往正常,但并不能说明腰椎没有问题,因为早期的神经受压发炎不是都能在影像学上表现出来。吃药、理疗、神经阻滞等能缓解疼痛,消除炎症水肿。这种病人平时应注意保护脊椎:避免长时间坐姿,以免加重腰椎负担;适当补钙,选用易吸收的补钙制品;注意保暖。
误区三:吗啡、杜冷丁是治疗所有疼痛的最高阶段。
其实不然。头颅脊髓损伤后引起的中枢痛、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局部复杂性神经痛、幻肢痛等用阿片类止痛药效果并不理想:大剂量吗啡带来的负作用远远大于其正效应。疼痛的机制很复杂,不是都能用阿片受体机制解释的,对于这些疼痛必须从中枢阶段进行治疗。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深部脑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治疗这类疾病有着许多成功的病例。
误区四:原发病治好了怎么还会疼。
有的人带状疱疹治好了,但数月或数年以后原疱疹区域发生了顽固剧烈疼痛,尤其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疾病者更易发生,这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后遗痛,是由于神经细胞变性受损所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急性出疱期的时候,必须进行正规的抗病毒及及时止痛治疗,以免病毒潜伏在神经根处,神经受到永久性、不可逆性破坏。另外还要增强免疫力,控制合并症。
误区五:手术成功了,影像学检查也正常了,怎么还是痛。
的确有不少脊柱手术或颅脑手术后的病人有这种述说。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形态学的正常,更重要的是功能学的正常,这个理念一定要树立。疼痛医学是解决功能的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年人脊柱退行性改变造成神经受压,产生炎症水肿而疼痛,如果能用最简易有效的方法直接针对病变神经进行消炎镇痛、营养等治疗,疼痛自然也就很快解除了。
如果大动干戈地修正骨骼,旧的疼痛还没来得及解决,新的疼痛可能已经产生,这是万万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