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担任科室负责人。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发表论文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3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一、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该科历届科主任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带头人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祝谌予教授早年跟随施今墨先生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在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和妇科疾患。倡导中西医结合,临床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特别是糖尿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最早提出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的学术思想,并组织糖尿病专业组制定了糖尿病辨证分型标准及施治方案。这种糖尿病分型标准得到国内多数学者的认同。为中西医结合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十大名医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还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及学术职务。史济招教授在科室的设置和实验室的创立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中西医结合肝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期还将自己的临床经验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进行整理总结(科学出版社出版),耄耋之年仍继续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挥着光和热。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育轩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研究,参加临床观察的联苯双酯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2001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郭赛珊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曾随祝谌予教授学习十多年,总结继承祝老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内科疑难杂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先后承担及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多项,曾获卫生部、北京市科技成果、教学成果等奖项。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工作的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该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钱自奋教授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祝谌予教授临床经验整理研究”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分会活血化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梁晓春教授是祝谌予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为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7项,曾获北京市高等教为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等。曾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医科现有医护人员42人。在职教授4名,副教授9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4名、主管技术员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3名、护理员1名。现有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3名。在读博士生2名;在读硕士生1名。1979年以来培养毕业的博士生5名;硕士生9名。多数已经成为医、教、研的骨干力量。副主任孙华担任全国针灸学会的理事,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副主任田国庆担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承担协和医院青年课题,博士论文曾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论文三等奖。目前科室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两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两名;中国针灸学会理事1名;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学会担任委员6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北京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委员5名;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6人。董振华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科室有严格的各级医师培养计划,初步形成较好的梯队。
    二、医疗工作
    中医门诊:中医日门诊量400人次左右,年门诊量约9万人次。约50%为疑难病症的外地患者。设有糖尿病、肝病、男性病、高脂血症及乳腺增生、风湿免疫等专科门诊。每天保证有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专家在门诊应诊,有1~2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咨询门诊。并承担全院各病房中医会诊,年会诊1000人次以上。
针灸门诊:针灸年门诊及治疗量18300~18400人次,、并承担全院各病房针灸会诊任务,年会诊800人次以上。采用针灸、按摩、激光等方法治疗各种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头痛、痛经、面瘫、关节炎、胃炎及多种痛证等。     
          
    病房:20张床位,年收治病人340~360人次。以收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为主,兼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疾病。病历书写在协和医院名列前茅,多次在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病历评比中获奖。病人满意度调查均在95%以上。没有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三、教学工作
    几十年来中医教研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获北京协和医院优秀教学先进集体。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护理学院等的中医教学任务。每年课时数共294学时(协和医科大学90学时、护理学院54学时、成教学院90学时、进修生60学时)。
    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京华医大学生见习及毕业生实习带教任务及进修生、外国留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任务。
    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硕士研究生任务(每年招生硕士生1~2名、博士生1~2名)。已毕业的硕士生9名、博士生5名。在读硕士生1名、博士生2名。
    四、科研工作
    中医科非常重视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组织申报课题,先后完成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都发展基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课题11项,在研课题7项。多次获得卫生部、北京市科技成果奖:
    (1) 联苯双酯治疗肝炎的研究 获1983年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获1986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奖。
    (2) 血液流变学临床研究 获1992年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3) 祝谌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 获199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4) 降糖新药金芪降糖片研究 获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 补肾活血方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获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6) 筋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和实验研究”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7) “祝谌予经验集” 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优秀奖。
    五.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加强全科医德医风教育,执行卫生部关于医德规范管理等条例,严禁收受红包、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有完整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由科室考核小组监督执行,有严格的奖惩制度。病房科主任直接抓质量管理,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对疑难及危急重症全科大查房制度。以保证病房医疗质量。严格按照中西医结合模式书写病历,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负责检查病历,病历甲级率100%。门诊坚持首诊负责制,门诊病历理、法、方、药准确完整。教学坚持集体备课,新教师预讲,竞争上岗,教学评估,优胜劣汰等管理制定。 科研管理方面,坚持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发表的文章报告及各专业组的文献报告,掌握各专业组的学术动态,不断提高临床科研能力。
    六、科室发展规划
    全科将继续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同时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继承而不泥古,发扬而不离宗。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及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完成北京市示范中医科的创建工作。积极申报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搞好梯队建设,积极培养人才。加强对外交流,互通信息,努力把协和医院中医科建设成为北京综合性医院的一流科室。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