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一、专业人员发展和结构
儿科创建于1942工业年,病房与内科合用,首任儿科主任为高永恩教授。1952年张念安为儿科副主任,有相对稳定的儿科专业医师仅4人。1956年儿科独立建制,人员逐年增加,1958年儿科系成立,1960年院系合并又撤消。
1976年后儿科按系统分专业发展,定向培养人才,先后建立了心血管、肾脏、消化、儿童保健、血液、呼吸、新生儿等专业组。1994年8月新生儿病房建立,1996年新建小儿神经心理专业并建立脑瘫治疗室。
儿科现有教授(含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7人;讲师(含主治医师)11人;助教(含住院医师)6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护士17人。
二、病床发展概况
1942-1954年 12张
1955-1957年 30张
1958-1993年 40张(另有加床5张)
1994-2001年 新生儿10张(另有加床5张)
儿科病房34张(另有加床6张)
2000年7月以前 留观病床5张
2000年7月-2001年 留观病床22张
三、历届负责人名单
1942-1950年
主任:高永恩
1950-1955年内、儿科合并
1956-1959年
主 任: 张念安
副主任: 刘瑞琼
护士长: 潘慧黎(1950年任职)
1960-1983年
教研室主任: 张念安
教研室副主任: 庞尔惠
附院儿科主任: 刘瑞琼
附院儿科副主任:何 详
护士长: 范云仙
1984-1996年
教研室兼附院儿科主任: 王雪芬
教研室兼附院儿科副主任:李实光、陈珊琳(1989年任职)、孙明明(1993年任职)
科护士长: 范云仙
病房护士长:周莉军
1996-2001年
教研室兼附院儿科主任: 孙明明
教研室兼附院儿科副主任:李实光、陈珊琳、王艳芳、
邬建荣、蒋红雨(2000年5月任职)、
何志旭(2000年10月任职)
科护士长: 甘增洪(1997-2000年)、
刘慧萍(2000年任职)
病房护士长:张 霞
1984-2001年
新生儿病房主任: 邬建荣
新生儿病房护士长:甘增洪(1994-1996年)
莫玉琼(1997任职)
四、现有先进设备
1. 美国产熊牌婴儿呼吸机1台
2. 新生儿多功能生命监护仪1台
3. 微量输液泵4台
4. 日本产95-ST型肺功能机1台
5. 美国太空监护仪1台。
五、医疗水平
1.60年代:
⑴进行降低危重病儿死亡率的攻关,创建"把三关,开通一条龙服务"
⑵制定重度营养不良、重症腹泻、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感染性休克等一整套抢救、输液、治疗方案,使死亡率由16%下降至2.5%。
2.70-80年代:
⑴开展心导管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并为手术做准备
⑵儿童保健组,在优生优育、病残儿鉴定、独生子女保健门诊方面,为基层培训儿保人员作出突出贡献,1983年被评为全国儿童保健工作先进集体
⑶建立免疫、病毒实验室,并应用胚胎肝输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良好疗效;⑷儿科血液实验室检查诊断各种贫血及其他血液病,配合临床,采用联合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措施使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水平由70年代仅能诱导缓解发展到无病长期生存,目前存活6例。
3.90年代:
⑴1994年新生儿科病房成立后,开展了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呼吸机应用、换血疗法、婴儿DDST智测、新生儿外周静脉营养等。大大提高了我院围产儿管理质量,贵阳市围产工作质量评估3次获得第一名
⑵呼吸专业开设哮喘门诊,推广WHO推荐的GINA治疗方案。1997年卫生厅批准我科挂牌成立"贵州省儿童哮喘防治中心",实施了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
4.近5年来儿科病房中出院人数平均680人次左右,新生
儿科病房年出院人数平均220人次左右;年门诊人数20,000人次,年急诊人数16,000人次左右。
5.近5年死亡率平均1.12%。
六、科研成果及学术交流
题目、级别、作者姓名
1.1983年,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儿科教研室。
2.贵州省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庞尔惠,简永富,陈素昀,周幸,1986年贵州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3.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实验研究,李实光(第四作者),1982年卫生部二等奖甲等奖。
4.婴幼儿时期地方性克汀病早期诊断研究,李实光(第二作者),1984年贵州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5.一对胸腹联体婴儿手术分离成功,李实光(第三作者),1986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地甲肿病区人群甲状腺功能检查指标评价,李实光,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四等奖。
7.3-6岁弱智儿童智力量表编制,李实光,1988年全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8.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土法炼锌、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庞尔惠(第三作者),1992年贵州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9.地方性呆小病的早期诊断及遗传病因研究,李实光(第三作者),1995年贵州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0.贵州省侗族、布依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朱晓萍(第四作者),1999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1.小儿肺炎多项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王艳芳,李实光,孙明明,2000年贵州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学术交流
1.近十年先后有12人次到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上海二医大儿科学院、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进修学习,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2.80年代后先后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如秦振庭、胡亚美、刘湘云、石树中、廖清奎等专家教授来院讲学,1992年邀请英国皇家医学院儿科分会主席、国际儿科分会秘书长Staplaton来院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3.3名医师分别参加第二、三批援外医疗队,赴几内亚比绍支援医疗技术和业务建设。
七、专著及论文
1.刘瑞琼著,儿科疑难危重症,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2.国外医学杂志2篇,参加国际医学会议3篇。3.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文题略)。
3.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14篇(文题略)。
八、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
1.我科现有博士后1名,硕士1名,目前2名医师分别在外院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8名医师在本院攻读硕士学位,人员整体素质大大提高。2000年获准儿科教研室建立硕士点,1997年与妇产科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其中2名已获得硕士学位。
2.担任不同层次专业理论课250学时左右,完成300-400+人(近3年增至600-700+人),约1200学时左右的临床见习带教,以及每年约200-300+人的毕业实习带教工作。1988年率先开展电化教学,自制教学录像带,多次获得教学先进集体。
3.已开办临床进修医师学习班二十五期,每期一年,为基层医院培养儿科专业医师290余名,对全省的儿科事业作出较大贡献,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当地儿科的专业骨干。
4.参加国家教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举办全国老、少、边地区儿科医师培训班五期。
九、学科带头人学术地位名录
1. 张念安:1950年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科学会副主任,
1978年任儿科学会主任,1989年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1980-1984年被聘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组成员。
2. 庞尔惠:中华心理学会全国理事(1985-1995年),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保组组长(1980-1985年),中华保健学会贵州分会副主任委员(1980-1988年),贵州省幼儿教育研究会付理事长(1978-1990年),省妇联第六届执委(1980-1992年),《贵州妇幼卫生》副主编(1985-2001年)。
3. 何详:全国医学教育学会委员(1984-1992年),贵州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1988-1992年),贵州省儿科学会主任委员(1988-2001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会委员(1990-2001年),《贵阳医学院学报》编委(1985-2001年),《贵州医药》杂志编委(1990-2001年),《现代儿科杂志》编委(1994-1999年)。
4. 王雪芬: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科学会常委(1990- 2001年),贵州省传染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1992-2001年),全国小儿铁缺乏症协作网贵州地区负责人(1987-1996)。
5. 李实光: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科学会常委(1990-2001年),获省政府津贴(1994-2001年)。
6. 孙明明: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科学会常委(1998-2001年)。
7. 王艳芳:西南片区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副主任委员。
8. 陈珊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2000-2001年)。
9. 朱晓萍:中华医学会贵州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兼秘书(1998-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