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当时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 第一任主任为原上海市十大名医之一顾文华老中医。1987年 顾文华老中医退休后,由徐迪三老中医担任中医科第二任主任。1990年 时毓民教授任中医科第三任主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主任。2000年 俞建副教授开始担任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为沈雅娟副主任医生。2005年汪永红副教授替代沈雅娟担任中医科副主任 现有教授2名 副主任医师4名 主治医师2名
复旦儿科医院消化科成立时间于1996年 开展项目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其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食管 胃内异物钳取、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和精神心理障碍、儿童炎症性肠病(Crohn’s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床位数18张。
主要成绩和发展亮点: 成功诊治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周期性呕吐、功能性腹痛、过敏性紫癜(腹型)、炎症性肠病等病例;而且发挥医院整体学科优势,不断提升对疑难少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1996年开始开展小儿胃镜的操作,至今累计检查病人数超过6000人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从99年开始胃镜下钳取食管或胃内异物的工作,至今有近100例病例
今后发展亮点:儿童功能性腹痛的诊治;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进展;肠道疾病的肠镜与病理表现
所获成果(及以往医疗质量):擅长小儿消化道疾病、小儿胃肠镜检查及胃肠动力的检测研究。已做小儿胃镜6000多例,无痛性胃镜介入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100人次,,24小时pH检测300多例。对临床上反复慢性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血、消瘦等症状的诊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病等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们开展全套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除胃镜检查时的快速尿素酶、特殊染色外,根据小儿的特点,还可做血清抗体、13C-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 近年来,我们消化科在原有工作基础上, 重视小儿全消化道疾病、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小儿慢性腹泻等的研治工作。
人才状况(科室人才结构):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生2名 8名科室成员中,博士学历1名 硕士学历(包括在读)6人
设备状况:儿童细口径电子胃镜、纤维胃镜、24h食管下端pH监测仪 食管动力测定仪、胃电图仪等
复旦儿科医院消化科专业特色: 1)医,擅长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并不断提高对疑难病例的认识和诊治技术;消化专科门诊的病人,每年累计有近3000人;积极开展儿童胃镜 肠镜、24h食管pH值监测 胃肠动力检测等工作。2)教参与复旦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和五年制大学生消化系统疾病章节的大课教学;参与大学生临床PBL示教;参与研究生儿科学教程的撰写;参与儿科学试题集的编写;多次担任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授课工作;接受消化专业医生的临床进修学习等。 3)研,目前正进行的课题有:211工程II期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对鼠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肠道内补充谷氨酰胺对严重感染新生儿的影响;早期大剂量静脉氨基酸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胃肠动力和心理改变;益生菌治疗食物过敏及机制研究等。
与国外学术联系 :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Dr. Neu. 新奥而良儿童医院的Dr. Rhoads. 威斯康星儿童医院的Dr. Werlin;与荷兰的Dr. Heymans, Dr. Taminiau Dr. Benninga;与香港的梁英杰教授等都保持着通信交流和学术联系。科室成员也将赴香港或美国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