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认为,黄水偏盛落于黑脉、坏血增盛漏于肝脏、风邪驱赶浊物入髓,均可造成淫血与淫风交杂而导致多种热邪病(即西医之血液病),藏医称“叉愁”。热邪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发病机理分,有热邪龙病、热邪赤巴病、热邪培根病、热邪血病及热邪黄水病等五种病。按病因可分四类:因劳累脱力和跌打损伤引起的伤热邪病;因久病失养、饮食失宜、起居不当导致的骚热邪病;具有遗传性的仿热邪病以及由毒物刺激所致的毒热邪病。按热邪病的病程、症状和合并症来分,有初热邪病、盛热邪病、虚热邪病、隐热邪病、陈热邪病与浊热邪病等六种。如按发病范围分则有外、中、内三层,表现于皮肤肌肉、筋脉骨节、五脏六腑。根据热邪病的性质,又可归纳为寒热两大类型。可从病因、发病的季节、患者的年龄和体质、尿液变化、劳动情况、饮食习惯、居住条件以及症状出现的部位和时间等八个方面去观察辩别寒热的真假。寒热主要有四种表现方式:一为表里俱热,二为表里俱寒,三为表热里寒,四为表寒里热。特别需要辩明是新热邪,还是陈热邪,在处理上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