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是广东省最早开展烧伤治疗的科室,是烧伤硕士 和 博士研究生招收单位,我科是前任广东省烧伤学会主任委员,现任名誉主委及副主委,全国烧伤学会常委和委员以及中 国 医师协会烧伤分会常委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是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专科。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 , 二等奖各 1 次,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军队科技进步奖 3 项,军队医疗成果奖 1 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 次、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广东省卫生厅和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 次,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1 次。近年连续获医院授予最佳医疗质量奖、最佳医疗服务奖,医院 SCI 论文发表三等奖。 目前,本学科有医疗、教学、科研人员 9 人,其中教授主 任 医师 3 人,副高职称 4 人,中级职称 2 人,有博士学位 6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4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4 人,在读硕士生 5 人。科室领导人年富力强,学术梯队力量进一步壮大,整个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是我国这一学科领域中年轻而富于朝气的队伍,已形成富有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 1986 年成为烧伤硕士点, 1999 年被确定为烧伤博士点。
我院烧伤救治工作在国内开展较早, 1958 年即开始在外科建立烧伤病区,由老一辈的外科专家兼顾,为烧伤专业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0 年由 利天增 医师等受命筹建烧伤科,在 利 教授的带领和全科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黎鳌院士,盛志勇院士, 史济湘 教授等国内老一辈烧伤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 ,我们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烧伤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摸索出一套适宜于南方天气治疗烧伤的独特方法,治愈了大量严重 的烧伤病人,其中烧伤面积达 100 %、Ⅲ度达 96 %伴严重吸入性损伤的何伟庭为当时的世界记录。在大面积严重烧伤,电击伤,热压伤,各种原因化学烧伤,放射性损伤以及慢性溃疡创面,褥疮等治疗中积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现代烧伤治疗技术已在我科广泛应用,如大面积切痂微粒植皮,各种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皮肤扩张器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各种严重烧伤并发症的治疗等。
自建科以来,广泛开展了国内外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对促进本科及广东省的
烧伤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建科以来我们培养了大批来自全国的进修医生、护士,应邀到基层医院讲学,指导救治大面积及危重烧伤病人,帮助县、市、工矿等基层医院建立烧伤专科。自 1984 年以来多次出访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玛嘉烈医院、博爱医院、东华医院。多人次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南斯拉夫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多次接待了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威尔斯亲王医院等专 家 教授,多次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典、瑞士、巴西、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科室成员多次承担各层次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两期 “ 973” 课题的分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次获得省市级课题, 2005 年获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1990 年以来我科重点开展对促进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机制和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在国内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所承担课题节选: 1. 瘢痕疙瘩中 TIEG1 对 Smad7 转录调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 ,在研, 2. 创伤修复“失控”发生机制的研究: M φ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转化及调控与创面修复的关系; “ 973” 课题分题: (2001—2004) ;已经结题; 3. 通过同源盒基因 B2 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作用研究;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07 ;在研; 4. 皮肤源祖细胞复合明胶∕透明质酸盐交联海绵促进创面愈合神经再生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08.11 , 在研; 5. 微环境对 MSC 成体干细胞体外恶性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广东省自然科学博士启动基金 ,2006; 在研。 6 .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及防治的研究。广东省联合重点攻关项目。 1998 年,已结题。
我科现有床位 24 张,拥有流体悬浮床、电动取皮刀、负压吸引治疗和红光治疗仪等专科先进设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科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以特重大面积烧伤救治,瘢痕整形与慢性难愈性创面处理的专科特色。
我科每周二下午为专科门诊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上午均有教授门诊,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患者就诊。每周一到周五均为专科手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