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在中国骨科界元老孟继懋教授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小儿骨科专业组组建成立,成为我国最早的小儿骨科专业科室之一。由崔甲荣教授领导并开始了对14岁以下年龄儿童、青少年各种先天性畸形、创伤、骨病及肿瘤的诊治工作,并于八十年代中期正式成立小儿骨科。历经几代人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科室。目前小儿骨科拥有两个病区共82张病床、全日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以及特需门诊、24小时全天开放的独立急诊室,形成了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性极强的科室。
现科室行政主任为郭源,副主任为朱振华,技术职称均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副教授。同时郭源、朱振华、张建立三位主任均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委员,郭源为骨科学组副组长。小儿骨科现职称技术结构趋于合理,正副主任医师共9人,中级职称10人,住院医师9人(包括轮转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全部为研究生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历8人。高学历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临床工作的主力,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60年代初,小儿骨科梁栋医生即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开展了Zahradnicek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工作。1965年,崔甲荣医师开始引进髋骨截骨术(Salter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此后,各种小儿畸形的矫形手术治疗相继开展。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科室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逐渐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从小婴儿各种挽具的应用、闭合复位分期石膏有限制动,到不同年龄段的切开复位、髂骨截骨、股骨近端短缩旋转内翻截骨术综合手术治疗,使得对于先天性、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高肩胛症、先天性垂直距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疾病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都是在国内率先开始临床研究和各种手术矫形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相应地发表论文多篇,将各种治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地推广,使同行们获得相应的知识。对于部分既往认识不清的疾病如臀肌筋膜挛缩、三角肌挛缩、外旋肌群挛缩等有了正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使治疗更为合理规范。儿童创伤方面,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与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脑瘫儿童的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肢体延长技术,为病残儿童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习的希望。
进入21世纪,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新知识的获取更加及时,客观上加速了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小儿骨科范畴内疾病的治疗水平大幅提高。例如:针对儿童各种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陆续开展,儿童骨干骨折的弹性髓内针治疗技术、大年龄青少年骨折的带锁髓内钉技术、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技术等等相继应用于临床,使得儿童骨折的治疗时间大幅缩短、合并症显著下降、因伤休息时间减低到最小限度、治疗满意率明显提高。多发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一期清创骨折内固定皮肤反取皮游离植皮技术等使儿童骨折的治疗水平始终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在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开展的计算机辅助导航下治疗青少年股骨头骺滑脱的内固定,以及骨骺损伤导致骨桥形成后畸形的骨桥切除、骨骺再开放技术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规范化、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已经形成治疗指南,起到了规范治疗方法、避免失误、有效指导基层医生和非小儿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该病的目的,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早期手法按摩、石膏矫形技术(潘赛提技术)已在科室广泛使用,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儿童关节内骨折及病变的关节镜下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儿童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包容手术治疗作为新观念和技术在小儿骨科已得到广泛的共识。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在人才储备、临床能力、学术水平等诸多方面均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