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滨,女,主任医师,教授,消化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后一直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并还曾在德国Erlangen-Nurberg大学/Max-Planck临床免疫研究所留学多年,回国后担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吉林省消化系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4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外还多次承担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华夏英才基金会、卫生部及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注重将科研成果与临床医疗实践密切结合,推动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个人临床专业优势:
一、积极开展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敏感性预测。从病毒基因亚型和宿主HLA遗传易感倾向双方面开展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性预测,为科学化决策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二、积极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基因检测技术,为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分析手段。
三、建立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体序贯分析技术,不仅推进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治疗的进步,而且还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合并自身免疫现象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分析手段。
四、积极开展慢性胃病患者不同基因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检测分析技术。于临床确立因人而异的根除方案既提高慢性胃病患者的治愈率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群耐药性的发生。
五、积极开展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技术。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及不同亚型生长抑素对小肠恶性淋巴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腹腔转移癌等临床极易误诊的恶性肿瘤进行靶向扫描诊断,弥补CT等影像学技术对上述肿瘤的诊断缺陷,使众多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
六、积极开展炎症性肠病病因诊断及治疗技术。除进一步证实遗传及感染的诱发因素外还积极开展调整生态平衡治疗炎症性肠病新技术,为众多炎症性肠病患者解除了痛苦。5次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曾获吉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4次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成为省内消化病学术领域的带头人,并在国内同专业领域中形成重要影响。
担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会委员、吉林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世界感染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老年病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中华腹部杂志、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消化系病分册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7年制统编《内科学》教材及8年制统编《内科学》教材编委,负责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8个章节的编写工作。受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会及中国华夏英才基金会资助主编《自身免疫性肝病》、《内科学进展》等多部著作;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部分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已指导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21人。近年来相继被评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吉林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拔尖人才、吉林省优秀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长春市百名科技工作者,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吉林大学名医,吉林大学示范教师,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