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华,男,汉族, 1959年6月生,山东荷泽人,大学学历,医学学士,中共党员。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骨伤专业兼职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甘肃省中医院党委委员、院长,甘肃省中医药研院院长。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333”科技人才、“555”创新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入选人才,甘肃省卫生厅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
工作简历:
1976年4月至1979年9月在兰州市西果园公社插队,1979年9月考入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84年7月毕业分配到甘肃省中医院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工作。2000年攻读完兰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全部课程,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华西医科大学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历任骨伤科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业务副院长等职务。2006年4月担任党委委员、院长。2007年5月担任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1999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0年10月晋升为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2001年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6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5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同年被甘肃科技鑫报评选为“首届甘肃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2007年被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授予“中华骨伤名医”称号。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和名中医。
专业特长:
熟悉医院管理,擅长于创伤骨科、显微外科、关节骨科临床诊治,为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
主要业绩:
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9项科研,其中6项获奖。作为第一主编撰写出版专著3部。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作为骨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引领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先后成功申报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2年)、甘肃省重点学科(2000年)、全国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继续教育基地(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继续教育西北基地(2002年);主持成立了“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第一个微创骨科学会-“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创建了中国骨伤微创网,主编创刊了西部第一个骨科专业刊物《骨伤论坛》。研制的“医治四肢关节部骨折的器械与新方法”获国家专利。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省科委课题9项,主持的科研课题获甘肃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其中6项获奖:“损伤散对骨折愈合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陇中损伤散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实验研究”分获2004年度和200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一等奖,“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关节部骨折的实验研究”、“舒筋利节涂膜剂治疗创伤后期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项课题分别获得2000年度、200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陇中损伤散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试验研究”获得2006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获得2006年度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专著:
担任主编、副主编出版医学专著3部。其中《骨科微创治疗学》2005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著作)二等奖,《骨科经皮复位内固定疗法》被评为2000年西南西北地区科技图书一等奖,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骨肿瘤影像诊断与治疗学》;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社会兼职: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骨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甘肃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骨质疏松学会理事。《甘肃中医》副主编、《中医正骨》、《中国骨伤》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