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应康,男,硕士,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82年于四川省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Maryl,USA.NIH,NHLBI)访问学者。1988年、1992年两次破格晋升副高、正高职称。1993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同年底开始担任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职务,曾兼任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石应康教授作为西南地区首个胸心外科博士点的首位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20名,博士后3人。
现任职务: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
现任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1.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2.中华医学会理事;3.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学会理事;4.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5.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6.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常务理事;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8.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委会委员;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10.四川省医学会常务理事;11.中国抗癌协会四川专委会常务理事;12.成都市医学会副会长;13.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四川专委会主任委员;14.《中华外科杂志》编委;15.《中国医院》编委;16.《柳叶刀(中文版)》编委;17.《中华医学杂志》编委;18.《中华创伤杂志》编委;19.《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20.《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执行主编;21.《华西医学》主编;22.《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副主编。
科研成果:编著的主要专著:1.《急诊手册(第四版)》(81.8万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9年;2.《胸心外科学(第六版)》(600万字),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年;3.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材(150万字),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1年;4.《现代救援医学》,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5.《创伤医学系列丛书—胸部创伤分册》中的第六章“胸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0.6万字)和第二十六章“胸伤合并多部位伤”(0.6万字),编委,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正国主编,1998年;6.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7.非临床医学统编教材《临床医学概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进展》(66万字),副主编,天地出版社,1998年;9.《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74万字),主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0.《腹部外科病人围术期的监测与处理》(0.3万字),参编,北医大协和联合出版社,肖乾虎主编,1993年;11.《外科手术图解:胸心外科手术图解》中“室间隔缺损”(0.8万字),参编,江苏科技出版社,石美鑫主编,1994年;12.《创伤外科学》中第八十七章第三节“创伤严重度评价”(0.5万字)和第102章“胸部合并多部位伤”(0.8万字),参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王正国主编,1999年;13.统编教材:八年制《外科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从事专业:心脏血管外科学。
承担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内皮化环氧交联牛心包材料体内抗钙化作用和机理研究》,93130001。负责人,已完成;(2)《增强培养内皮细胞对流体剪切力的抵抗及其机理研究》,39670221。负责人,已完成;(3)《二尖瓣狭窄下游湍流剪应力与瓣膜损害关系的人体内研究》,39772048。负责人,已完成;(4)《管流中湍流切应力信号的多普勒超声定量检测和数值模拟》,30270358。负责人,已完成;(5)《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细菌粘附及表面改性后抗粘附的研究》,39670717。指导者,已完成;(6)《内皮细胞选择素基因改造对移植免疫作用的影响》,39870748。指导者,已完成;(7)《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30270567。指导者,已完成。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血细胞、内皮细胞的生物力学与流变学及其分子基础研究》,39830110。主研排名第5。负责人:陈槐卿教授。已完成。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新型抗凝监测的方法学研究及机理探讨》,9504128。负责人,已完成。(2)《二尖瓣狭窄下游湍流应力与瓣膜损害的关系》,1999063003。负责人,已完成。4.四川省卫生厅基金:《花椒挥发油、酰胺及生物碱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75。负责人,已完成。5.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建立中药系列标准研究——建设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2001BA701A25,(99-929-03-02原),负责人,已完成。6.CMB基金:(1)《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负责人,已完成。(2)《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检测管流中湍流剪应力的方法学研究》,负责人,已完成。(3)《流动对干细胞中内皮系的诱导分化改良的探索》,负责人,在研。7.四川省科技厅基金:《穿透性胸部创伤严重程度的新评分方法研究》,02SG022-023。负责人,已完成。
研究方向:一、在心脏瓣膜外科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近七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两项。研究成果为:(1)在国内外率先研究并临床应用彩色超声波多普勒检测心脏瓣膜下游流场,证实了二尖瓣狭窄下游流场不均匀性导致进行性瓣膜损伤,靶位点为内皮细胞,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望率先将流场均匀性指标用于瓣膜疾病与人工瓣膜研制的评价,并探讨生物力学因素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在国内率先开展组织工程生物心瓣膜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在国内首先证实内皮化生物瓣膜防钙化效能明显提高;在种植内皮细胞方面,采用内皮细胞选择素基因改造,减轻移植免疫排斥,为基因改造的异种内皮细胞种植奠定基础。(3)研究并临床应用一种适合国人的新型抗凝检测指标,明显减少了人工心瓣膜置换手术后抗凝的出血与血栓并发症。二、在创伤学方面,提出了穿透性心脏伤,穿透性与钝性膈肌伤新的分型方法,临床应用中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出了院内创伤评分权重系数,建立了国人大型创伤数据库,创伤评分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奖情况:①1998年荣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②1998年《九十年代我国创伤及胸伤的特点、分型与评分》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98-1-0019)(排名第一);③1999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④1999年12月被卫生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⑤2003年10月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2003年度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