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医院 > 萍乡市皮肤病防治所

医院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医院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列表 医生门诊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萍乡市皮肤病防治所

    萍乡市皮肤病防治所,设立于一九五七年,是萍乡市唯一的一所集皮肤病、性病、医学美容预防、临床、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公立专业医疗机构。

    萍乡市皮肤病防治所拥有雄厚的皮肤病专科技术力量,其中高级(副高)技术职务1人,中级技术职务5人,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35%。拥有激光、微波、白癜风表皮移植仪等先进的专科医疗设备40余台(套)。开设了皮肤外科、皮肤内科、白癜风专科、性病科、医学美容科等专病专科。

    萍乡医学事业源远流长,医学专家代不乏人。但建国以前,萍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非常缓慢,人民群众缺医少药,巫医充斥,疫病蔓延。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得不到保障,人均寿命仅35岁。

    建国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萍乡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预防保健网遍及城乡,卫生专业队伍迅速成长,疾病防治、妇幼保健、药政管理、卫生监督、医学教育、医药科研、传统医学、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城乡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健康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1955年全市人口死亡率为13.54‰,2000年下降为6.38‰。疾病谱和死因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染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由建国初期的第一位退居第九位。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降至 42.7/10万。婴幼儿死亡率从建国初的200‰降至26.8‰,人均期望寿命70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服务体系:

    全市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已健全和完善。至2002年底全市卫生事业机构87个,职工人数5608人。市级医院4所,县(区)级医院9所,中心卫生院19所,乡镇卫生院33 所。采供血机构1个,中等医药学校1所,全市卫生系统病床总数4295张,平均每千人口2.4张。另外还有100张床位以上厂矿职工医院5所,其他厂矿学校医务所(室)约70余个。

    市县(区)卫生防治防疫机构9个,乡镇防保站42个,卫生防疫人员405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妇幼卫生专业人员652人。乡镇妇幼卫生人员94人,乡村医生1568人,接生员236人,保健员553人。城乡三级医疗预防网的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缺医少药状况,在我市防病治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卫生设施的改造。CT检测仪、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仅器的引进,较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

    预防保健:

    五十年代,消灭了天花。六十年代基本消灭疟疾。七十年代开始全面计划免疫,1995年实现了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各类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37250/10万下降至200/10万左右,1992年成为全省首家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地市。至今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198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控制地甲病的地市。妇女儿童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新法接生得到全面普及。

    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数已降为零,曾经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子宫脱垂、尿瘘两病得到控制。其中尿瘘从1991年开始连续12年无新发生病例。至1997年,市妇幼保健院等16家医疗保健机构成为“爱婴医院”。

    中医事业:

    萍乡人杰地灵,药物资源丰富,中医事业得天独厚。建国前既就各类名医裴声省内外,建国后中医事业迅猛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健全完善,由建国初的一所联合诊所发展为今天具有150张病床、350余名职工的市级中医院。八十年代以后莲花、上栗、芦溪、湘东四个县相继成立了县区中医院。全市中医医疗机构病床370张,1995年萍乡市中医院获“全国示范中医院”称号。

    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已从传统的单纯师徒相承发展到多途径出人才。70%以上的中医药人员具有大中专以上中医专业文凭。中医院的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引进了彩色B超、纤维胃肠镜、胃电图、多普勒检测仪等多种先进医疗设备,使中医突破了传统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与西医的生化、物理、放射等诊疗手段相结合,提高了诊断与治愈率,在肾病、肝病、心病、骨病等多个专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特色,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编撰出版了《寓意草评注》等多篇中医专著。

    农村卫生:

    萍乡卫生工作一贯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方针,农村卫生机构不断发展健全。九十年代狠抓乡镇卫生院人员、 设备、房屋“三配套”建设,投入数百万元改造落后卫生院。除新建房屋、改建危房外,还新购了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中型器械设备,至2000年全市已建成中心卫生院19所,具备开展下腹部手术和一定的科学检测手段大力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减轻了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全市600余个行政村基本上都建立了村卫生所,培养了千余名乡村医生,使农民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疑难病不出市。

    医学科技:

    医疗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进和运用。如CT检测设备、800毫安智能化数字化X光机、直线加速器加X刀等各种医学影像放射诊疗设备,全自动酶标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基因诊断设备等各种电子生物化学检测设备,各种内窥镜和超声检测设备和人工肾、体外循环等先进的诊疗器械仪器不断引进,促进了各科各类新技术的开展。全市各医院一批重点专科建设跃上了新的台阶。

    “临床医学从大内、大外科细化成十多个学科。近十年来,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精神病、肿瘤等内科专科及胸外、骨外、泌外、脑外等外科专科从内、外科学系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内窥镜检查诊疗技术在各医院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等高精尖手术获得成功。

    显微外科的飞速发展使骨科业务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接骨,肢、指等组织创伤、缺失及畸形的整形修复从梦想变成现实。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复杂性意外伤害的救治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医教科研成果累累。近十多年来,获省技术创新奖16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3项。

    卫生执法:

    卫生行政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完善,执法队伍不断健全。《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在全市广泛宣传和普及。结合本市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整顿医药市场方案》(1990)、《关于清理整顿医疗机构的通知》等规章。成立专职的卫生执法大队。通过健全执法机构,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大力开展 卫生监督工作。

    全市食品、药品、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市场、传染病控制、母婴保健等各项卫生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行风建设:

    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加强,卫生行业风气不断好转。坚持对广大医护人员开展医德教育,搞好职业道德培训。先后开展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挂牌服务”、“优质服务百分评比活动”、“病人选医生、护士”制度、“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等一系列活动,开辟和完善了绿色生命通道、急诊限时、首诊负责、导诊服务等服务措施,医疗服务不断规范化、情感化。

    在全市推行了药品招标采购制,全面降低药品价格,还利于民。市卫生局获市“民主评议行风合格单位”称号,1995-1997年连续三年评为全市纠风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获全省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先进单位。

    爱国卫生:

    出台了《萍乡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意见》。通过加强污水、粪便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整治萍水河,建设沿河路,改造旧城区等,较大地改善了卫生环境,1997年获“江西省卫生城市”称号。农村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工作。1996年湘东区被评为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县(区)。

    至2002年末,全市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达到58%,在农村推广无害化厕所和沼气池,农村粪便无害化率达58%。1990年全市消灭了臭虫。灭鼠、灭蝇、灭蟑螂达到全国爱卫会标准。城乡卫生面貌大有改观,提高了环境和生活质量。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