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药品 > 联邦赛福欣

药品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药品首页 药品介绍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药品对比 网友点评

药品简介

【商品名称】
联邦赛福欣
【通用名称】
头孢呋辛酯片
【主要成份】
主要成份头孢呋辛酯。
【性状及剂型】
片剂
【适应症】
1.本品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除外)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敏感菌株所致成人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上颌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无并发症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 2.用于儿童咽炎或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及脓疱病等。
【规格】
铝塑铝包装,每片0.25g,6片/盒。
【用法用量】
口服。 1.成人:一般 一日0.5g;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日1g;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患者:一日0.2.g。均分2次服用。单纯性淋球菌尿道炎单剂疗法剂量为1g。 2.5~12岁小儿: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按体重一日20mg/kg,分2次服用,一日不超过0.5g;急性中耳炎﹑脓疱病:按体重一日30mg/kg,分2次服用,一日不超过1g。
【不良反应】
1.常见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胃肠反应。 2.少见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3.偶见假膜性肠炎、嗜酸粒细胞增多、血胆红素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肾功能改变、Coombs试验阳性和一过性肝酶升高。
【禁忌】
1.对本品及其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及胃肠道吸收障碍者禁用。 2.5岁以下小儿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与青霉素类或头霉素类(cephamycins)有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青霉胺及头霉素类过敏者慎用。 2.肾功能减退及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3.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者慎用。 4.长期服用本品可致菌群失调,引发继发性感染。如发生轻度假膜性肠炎,停药即可,但对于中、重度假膜性肠炎患者,须对症处理并给予抗艰难梭菌的抗菌药物。 5.本品应于餐后服用,以增加吸收,提高血药浓度,并减少胃肠道反应。 6.本品应吞服,不可嚼碎。 7.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高铁氰化物血糖试验可呈假阴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和抗坏血酸氧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可升高;采用Jaffe反应进行血清和尿肌酐值测定时可有假性增高。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 动物实验中未发现对胎儿的有害证据,但在人类研究中缺乏足够的资料,因此仅在有明确指征时,孕妇方可慎用本品。2. 本品可经乳汁排泄,故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见【用法用量】
【老人用药】
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4岁)的血清消除期可延长至3.5小时,因此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期间。
【药物相互作用】
1.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强利尿药,卡氮芥、链佐星等抗肿瘤药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与本品合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可能。 2.克拉维酸可增强本品对某些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本品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 3.本品与丙磺舒合用可使本品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值(AUC值)增加约50%。 4.本品与抗酸药合用可减少本品的吸收。
【药物过量】
过量使用头孢菌素会引起大脑的刺激而导致惊厥。
【药理毒理】
本品为头孢呋辛的前体药,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株、卡他莫拉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强大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亦有良好作用,但绿脓杆菌及其他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等对本品均耐药。
【药代动力学】
头孢呋辛酯化后增加了分子的脂溶性,可供口服,服药后从胃肠道吸收,并迅速在肠粘膜和血液内水解而释放头孢呋辛进入血液循环,大约2-3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最低抑菌浓度持续8小时以上,本品空腹给药时生物利用度为36%,餐后服用可增加吸收,生物利用度达52%。血清半衰期为1.2~1.6小时,24小时内给药量的32%~48%由尿排泄。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
0.25gx6片/盒
【有效期】
24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10095
【是否医保】
非医保
【生产企业】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0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