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药品 > 佳伊可

药品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药品首页 药品介绍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药品对比 网友点评

药品简介

【商品名称】
佳伊可
【通用名称】
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英文名称】
CompoundIsosorbideMononitrateSustained-ReleaseTablets
【主要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单硝酸异山梨酯60mg和阿司匹林75mg。
【性状及剂型】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心绞痛,本品用于预防心绞痛初发后的再次发作。
【规格】
每片含:单硝酸异山梨酯60mg与阿司匹林75mg。
【用法用量】
1.口服,整片吞服,勿嚼碎。 2.每天早晨同一时间服用。起始常用剂量为每天1片,遵医嘱调整剂量,停药应向医生咨询,漏服后不宜加量服用。
【不良反应】
1.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如胃痛和胃肠道轻微的出血。偶尔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胃出血﹑胃溃疡以及主要在哮喘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和皮肤反应)极少见,有报道个别病例出现肝肾功能障碍﹑低血糖以及特别严重的皮肤病变(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小剂量乙酰水杨酸能减少尿酸的排泄,对易感者可引起痛风的发作。极少数病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由于胃肠道隐匿性出血导致贫血,出现黑便(严重胃出血的症状)。有报道阿司匹林可导致血液系统障碍,尤其是血小板减少,更为罕见的粒细胞缺乏症。 2.在治疗初期,可能产生硝酸盐性头痛和皮肤血管扩张,但经验证明通常在连续服用数日后此症状可以消失。在治疗的最初几天可能产生血压降低﹑头晕﹑心率加快等。其它可能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及面红。这些症状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逐渐消失。在治疗期间饮酒会强化副作用,适应能力下降。 3.其它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出凝血功能障碍﹑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等。出现眩晕和耳鸣时(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可能是严重的中毒症状。 4.如果出现没有列举的副作用时,请及时将这些副作用告知医生或药剂师。一旦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及时判断副作用的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本药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患者不适用本药,有过此类过敏史的患者咨询医生或药师用药。如果感觉有过敏反应,请停止用药并立即咨询医生或药师。
【禁忌】
1.对本品活性成分或同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过敏。 2.哮喘。 3.脑出血。 4.出、凝血功能障碍。6.16岁以下儿童。 5.颅脑损伤。 6.由心脏其它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发作。 7.低血压。 8.血容量减少。 9.消化性溃疡。 10.严重贫血。 11.严重脑血管供血不足。 12.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左心室充盈压降低。 13.已有证据显示西地那非可以加强硝酸酯类药物的降血压反应,因此禁忌两者合用。
【注意事项】
1.阿司匹林可引起哮喘发作,故支气管哮喘﹑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患者,对所有类型的镇痛药﹑抗炎药和抗风湿药过敏及对其它物质有过敏反应如皮肤反应﹑瘙痒﹑风疹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2.同时使用抗凝药物(如香豆素衍生物﹑肝素,低剂量肝素治疗例外)者慎用。 3.除医生指导用药外,16岁以下的患者禁用此药。因为儿童服用此药后有可能导致雷耶(氏)综合症。雷耶(氏)综合症能影响大脑和肝脏,虽然罕见,但会致命。已有证据表明儿童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与雷耶(氏)综合症有关。 4.本药不适合用于急性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因为它起效较慢。应当使用快速起作用的硝酸酯类药物。 5.拔牙和手术前服用本品请通知医生。有以下症状者慎用: (1)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 (2)有形成闭角型青光眼倾向者。 (3)体温过低。 (4)肾功能不全。 (5)肝功能不全。 (6)甲状腺功能减退。 (7)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缺乏。 (8)营养不良。 (9)体位性循环调节障碍。
【儿童用药】
本品用于儿童的安全性、有效性尚未建立。 不要给小于16岁的儿童使用本品,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川崎病。
【老人用药】
老年患者对本类药物的敏感性可能更高,更易发生头晕等反应。严重肝或肾功能不全者需特别小心。
【药物相互作用】
1.本药不适合与昔多芬合用,因为会导致血压大幅度突降,从而出现头晕、晕厥的症状。 2.与昔多芬合用还可能会降低心脏供血量,导致心脏病发作。 3.阿司匹林增强以下药物的作用: (1)抗凝血药(如香豆素衍生物、肝素)。 (2)同时使用含可的松或可的松类似物的药物,或同时饮酒时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危险。 (3)某些降血糖药(磺酰脲)。 (4)氨甲喋呤。 (5)地高辛、巴比妥类和锂。 (6)某些镇痛药、抗炎药和抗风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以及一般抗风湿药。 (7)某些抗生素(磺胺和磺胺复合物如磺胺甲?f唑/甲氧苄啶)。 (8)三碘甲状腺氨酸。 4.阿司匹林能够降低甲氨喋呤药物在机体中的消除速率,甲氨喋呤的作用会显著增加,同时毒性增强,因此这两种药物通常不宜合用。 5.在服用米非司酮的8-12天之内,不宜服用本品,因为阿司匹林会降低米非司酮药效。 6.在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抗凝血时,不宜与其它任何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因为这样会导致胃溃疡以及出血。 7.当阿司匹林与皮质激素合用时,也会有导致胃溃疡以及出血的危险。 8.阿司匹林能够降低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如依那普利。 9.阿司匹林也可降低利尿剂如安体舒通,噻嗪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10.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够增强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11.如与其它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降压药、三环类抗忧郁药及酒精类液体同时使用,应注意对血压的影响。
【药物过量】
1.与血管过度扩张有关的反应有颅内压增高、眩晕、心悸、视力模糊、恶心与呕吐、晕厥、呼吸困难、出汗伴皮肤潮红或湿冷、传导阻滞与心动过缓、瘫痪、昏迷、癫痫发作或死亡,无特异的拮抗剂可对抗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血管扩张作用,用肾上腺素和其他动脉收缩剂可能弊大于利。处理方法:置病人于平卧位,抬高患者的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以及静脉输液和支持治疗。也可能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治疗方法是静注亚甲蓝1~2 mg/kg。在严重过量的患者中可能需要血液透析和维持酸碱平衡治疗。 2.阿司匹林过量或中毒表现: (1)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 (2)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怀疑阿司匹林服用过量时应立即告诉医生,医生可根据中毒症状的程度采取必要措施。
【药理毒理】
1.本药含有两种有效成分,分别为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 2.单硝酸异山梨酯为硝酸异山梨酯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特别是增加静脉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还可以促进心肌血流重新分布,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单硝酸异山梨酯可能通过这两方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3.阿司匹林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从而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对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对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Ⅱ相聚集也有阻抑作用;并可抑制低浓度胶原、凝血酶、抗体-抗原复合物、某些病毒和细菌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及自发性聚集,由此预防血栓的形成。高浓度时,阿司匹林也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而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能促进血栓的形成。
【药代动力学】
1.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吸收迅速,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可达100%,有效血药浓度稳定,半衰期为5-6小时,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口服吸收后分布迅速,给药后10分钟即出现在各组织中,30 分钟达高峰。在心脏、脑组织和胰腺中含量较高,脂肪组织、皮肤、大肠、肾上腺和肝脏含量较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肾脏是该药主要排泄途径,其次为胆汁排泄。口服48小时内约有81%从尿中排泄,胆汁排泄量约有18%。在尿中排泄的主要形式为异山梨酯,为48%;其次为5-单硝酸异山梨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占27%,以原形排泄仅占6%。胆汁排泄的主要形式为5-单硝酸异山梨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其结合物随胆汁进入肠腔后被水解,释放出的5-单硝酸异山梨酯,绝大部分又重新吸收至血液。 2.本品中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缓释特征,血浆峰浓度较普通片下降,达峰时间延长。 3.阿司匹林口服后大部分在小肠上部吸收。3.5小时左右血药浓度达峰值,吸收后迅速被水解为水杨酸,因此乙酰水杨酸血浆浓度低,血浆半衰期为0.38小时,平均驻留时间为3.9小时。水解后以水杨酸盐的形式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也可进入关节腔及脑脊液,并可通过胎盘。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达80-90%。水杨酸经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为龙胆酸。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出。尿液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
【贮藏】
密封,在凉暗(避光并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
【包装】
铝塑包装,12片/板/袋。
【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执行标准】
YBH00222005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0037
【是否医保】
非医保
【生产企业】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0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