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药品 > 牛黄解毒片

药品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药品首页 药品介绍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药品对比 网友点评

药品简介

【商品名称】
牛黄解毒片
【通用名称】
牛黄解毒片
【英文名称】
niuhuang jiedu tablets
【主要成份】
牛黄、黄连、金钱花、大黄、连翘、荆芥穗、防风、蔓荆子(微炒)、黄芩、黄柏、冰片、甘草等21味。?
【性状及剂型】
本品为黄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呜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规格】
0.27g*30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
【不良反应】
1 、过敏及过敏性休克;    2、副作用反应;    3、药物性肝功能损害;    4、血小板减少;    5、尿血衄血;    6、中毒反应;    7、膀胱炎;    8、腹泻;    9、精神失常;    10、成瘾。    11、牛黄解毒片(丸)有报告称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    12、牛黄解毒片(丸)的配方中含有大黄、黄芩、生石膏、牛黄、冰片等药物,毒性较低,唯有“雄黄”毒性最强,用量又大,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砷占75%、硫占24.9%,遇热易分解氧化,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称的砒霜,100毫克可致人死亡,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造成慢性的砷中毒。    13、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表现:除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外,突出表现为皮肤损害,症状为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及皮肤癌。色素沉着以躯干、臀部和大腿等非暴露部位多见,呈雨点状或广泛的花斑状黑色或棕褐色斑点。也可有胃肠功能障碍、肝脏肿大及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肝功能有明显障碍。
【禁忌】
1、孕妇禁用 2、新生儿禁用。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 4、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者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请咨询医师。 6、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 7、超剂量及长时间服用,必须在医师及医师指导下进行。 8、不宜与强心苷类、生物碱类、抗生素类或异烟肼、维生素B1等药物合用。 9、特异性或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如果服用任何其他药品请告知医师或药师,包括任何从药房、超市或保健品商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品。 2.本品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应用。 3.本品不宜与防风通圣丸配伍应用。 4.本品不宜与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等药物合用,以免出现后者的昏睡、呼吸中枢抑制、低血压的急性中毒症状。 5.本品不宜与四环素类、磷酸盐类、硫酸盐类、硝酸盐类、亚硝酸盐类、亚铁类、异烟肼类等药物合用,以免因胃中产生微量的硝酸、硫酸,使雄黄毒性增强。若是根据治疗需要必须服用上述药物时,两者应间隔2~3小时以上服用为妥。 6.本品不宜与强心苷类、中枢抑制剂、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奎尼丁、维生素B1及B6、酶制剂、阿司匹林类、抗酸药、噻嗪类利尿药、降糖药及其他含砷中药制剂合用。 7.本品不宜与含生物碱、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 8.本品不宜与含钙的牛奶、乳制品同服用。 9.服药期间忌食烟酒、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加重病情。 10.医师和药师可能对服用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应注意事项具有更多的信息。
【贮藏】
密封保存。
【包装】
0.27克*30片/盒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五册 WS3 -B-2994-98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11020452
【是否医保】
医保
【生产企业】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0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